负载电流对IGBT器件的寿命影响和机理分析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yueyu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器件(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作为复合全控型电压驱动式功率半导体器件,可以在电力系统中灵活的实现电能的转换、控制和传输,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换流阀和直流断路器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提高器件的可靠性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器件的功率循环试验可以建立寿命模型,用来预测实际工况下的寿命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可靠性评估手段。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在功率循环试验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多种寿命预测公式,比如最常用的CIPS08公式,其中结温波动和结温最大值对键合线寿命的影响最大,但是在功率循环试验中往往需要同时调节负载电流大小和开通时间来达到相同的结温波动和结温最大值,导致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为了进一步评估负载电流和开通时间这两个参数对键合线寿命的贡献,尤其是负载电流的影响机制,本文对650V/20A的T0封装IGBT器件在相同的结温波动和结温最大值但在不同的负载电流大小和开通时间的组合条件下进行了功率循环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负载电流和开通时间组合对器件寿命有不可忽略的影响,更大的电流会显著降低IGBT器件中键合线的寿命。为了解释试验出现的现象并揭示作用机制,本文建立了T0封装IGBT器件的电-热-力多物理场有限元模型,对功率循环仿真的求解过程进行了优化。考虑了铝键合线和表面金属层的弹塑性特性,分析了负载电流对键合线应变应力大小的作用机理。同时引入了裂纹扩展模型对键合线的寿命进行了定性分析,使用金属疲劳寿命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得到的仿真寿命趋势与试验结果相吻合。本文研究可以为IGBT器件的精确模型建立和键合线疲劳寿命预测提供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5G低频段移动通信系统的商用化正在全球开展,随着业务需求及机器接入规模的不断增长,5G毫米波系统的商用化已为期不远。传统的信道模型建立在链路级信道测量的基础上,信道测量费时耗力,无法很好地反映通信环境系统及传播特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基于大数据预测移动通信信道是未来信道研究的重要方向,而射线追踪是产生信道大数据的有效途径。鉴于未来信道大数据的需求,本文开展了基于射线追踪的软件平台搭建及5G毫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数据流量业务需求呈现爆炸式增长。为减少带宽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异,学术界提出终端直通通信(Device-to-Device,D2D)技术,该技术可使相邻节点之间不通过基站,利用小区资源直接通信,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低功耗的特性,被认为是提高蜂窝网络(Cellular Networks,CNs)频谱效率和系统吞吐量的关键技术。然而,D2D技术也并非是长久之计,移
钙钛矿材料由于优异的光电性能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激光器、探测器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随着组分改性、晶界和陷阱钝化技术的发展,钙钛矿的光电转化效率和稳定性得到进一步提升,钙钛矿探测器研究也因此成为研究热点和前沿课题之一。本文面向新型钙钛矿探测器的材料生长和器件研制开展研究,首先选取了两种不同钙钛矿体系,通过调整实验参数在经过预处理的玻璃基底上分别制得了不同的钙钛矿薄膜,并利用一系列材料表征手段探
传统半导体材料,如Si、GaAs等,已愈发难以满足制造业日趋苛刻的需求。因此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如碳化硅、氮化镓以更为理想的材料性能得到了功率半导体行业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其中4H-SiC由于具有高可靠性的外延、较高的电子迁移率、超高的禁带宽度、较大的电子饱和漂移速度、较大的临界击穿场强以及低迁移率、低各向异性等优异特性,以其为衬底的功率器件在电网、船舶、高速动车、电动汽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众多
随着近些年提出的“绿水青山”的理念,以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我国的能源结构是以基于煤炭燃烧的火电为主,但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目前受到普遍关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风能、水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源等。相对于其他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源在我国内储量巨大,但利用率还非常低,因此还有很大的发展提升的空间。生物质燃料在进入锅炉燃烧之前需要经过处理,因为生物质锅炉
量子点材料以其高效率、带隙可调等优势刚面世便被应用于发光领域。近年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的亮度、EQE 等性能已达到市场化要求,但QLED想要真正具备实用性,还需要考虑器件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而QLED的器件结构决定其是否可以大规模生产。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先改良了无机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材料,并验证了全无机QLED在稳定性和使
在宽敞空阔的室外定位中,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已经得到普及,位置服务得到快速发展。然而,在复杂的室内环境中,GPS信号会因为受到各种障碍物的遮挡而无法应用在室内定位中。在室内定位领域,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技术用来解决室内的复杂环境中无法对人员、物品精准定位的问题。因为UWB技术具有传统定位技术所不具备的优良特性,如系统结构简
近年来,随着电网发展,高压大功率半导体器件作为柔直装备的核心器件,对器件的电压等级及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压功率芯片作为高压器件的核心部分,其重要性也日渐突出,而芯片终端耐压特性和影响因素对于芯片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针对芯片终端的研究主要关注其击穿电压及其可靠性,国内虽已具有相关的工艺,但终端电场的影响因素未见系统性研究。因此,围绕国内高压功率芯片的终端设计亟待研究终端结构的工艺因素、结构因
随着电磁环境的日益复杂,低频磁屏蔽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需求。为了通风散热和设备布线,通常需要在屏蔽盒上开孔,这会使得屏蔽盒的屏蔽效能(SE)下降,同时,也使解析研究变得困难。目前针对开孔屏蔽盒的研究,已经有很多结果,主要基于数值计算方法,对机理的解释较少。本文从扩散效应、孔径效应和边缘效应出发,对机理做出进一步解释,深化低频磁场开孔屏蔽盒耦合特性的理论研究,发展解析或近似解析的方法。首先将开孔金属屏
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具有高频率、高功率、低损耗以及高抗干扰能力等特点,在现代激光器、军用雷达、5G射频和光电子等高尖端应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然而,这种半导体芯片在正常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流,例如氮化镓(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放大器的局部热流甚至高达30kW/cm2,而芯片级的热流也会达到1 kW/cm2。如此高额热流密度带来的热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性能提升的主要瓶颈之一,传统的散热模式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