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翁源客方言动态、事态助词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kan8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态、事态助词是翁源客话中颇具特色的词类。这两类词既能反映翁源客话保存古代、近代汉语的情况,又能呈现汉语实词“语法化”的部分发展历程,因此动态、事态助词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本文以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共时与历时相结合、语言对比为基本研究方法,着重考察动态助词“过3”“hεt2”,事态助词“来”“tsaη45”的语法形式、语法意义,以及它们的本源。   本文的语言对比研究以普通话为基础,为了更好地显示四个研究对象的语法特性,我们也把梅县客家方言、粤方言列为对比研究的参照对象。通过与普通话的对比,我们发现:“hεt2”“来”“tsaη45”具有“半虚化”的特征。“来”说明“一件事情是已经发生过的,是过去完成了的”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了2”说明“事态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它同时又保留了趋向动词的语义和功能。“hεt2”表示动作的完成,但它用到复句中就可能兼有补语的性质。“tsaη45”表示“事情先要怎么样”,但它与“hεt2”同现则可能被认为是副词“才”“再”。通过与梅县客方言、粤方言的对比,我们发现:翁源客话“来”的其虚化程度不及梅县客方言中的“来”。“tsaη45”与粤方言句末的“先”有相似的语法功能,但由于tsaη45在状语的位置上只有“才”“再”的意思,所以它可以归入助词,而不存在“‘副词’还是‘助词’”的争议。   探求四个代表词的来源是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溯源主要以近代汉语语法、语法化和客方言语法研究的相关成果为基础。经过论证,本文初步确定“过3”本质上表示动作的“完成和结束”,它是近代汉语动态助词“过”进一步发展的结果。“hεt2”的本词是近代汉语中表示动作完成的“得”。事态助词“来”起源于趋向动词“来”,它在翁源客话中的用法形成于东晋时期。“tssη45”是客方言副词“正”语法化的结果。
其他文献
元朝历时百年左右,相对宋明等朝,时间不长,却流传下来近十四万首诗歌。但由于元末战乱,许多诗作在战火中佚失,保存下来的诗歌分散于各种文献资料之中,给元诗研究造成很大不便
笔者日前在下基层时发现,某乡镇一位分管组织工作的领导不仅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在各村村部大院公布,还将手机号码印成卡片分发给群众,老百姓要办理一些诸如转移组织关系、开证
“通信”散文是中国报刊文体演进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形态,既蕴含传统散文的气质,又渐显新闻报道的元素。清末民初,《申报》“通信”散文已成为《申报》文字版块中最重要的内容,“通
学位
1994年。首部进口大片《亡命天涯》正式登陆中国,自此而后。中国每年都会引进大约十部进口“大片”。《泰坦尼克》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和高票房收入,使大片在中国电影市
本文选取处于中古末期的《佛本行集经》作为考察对象,试图通过对《佛本行集经》语句节奏类型和节奏调控手段的描写,管窥汉译佛经语句节奏的基本概貌及节奏特征对汉语的影响。 
本文从共时的角度,研究“V/A了去”结构。在“V了去”结构中,“了去”结合在一起,表达趋向补语的方向意义,以及强调结果补语中的存在意义。而当动词V内部结构为动补结构或者本
直立穗品种辽粳326(A1)在群体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群体叶片开张角度的动态变化、群体消光系数的动态变化等方面均比弯曲穗品种奥羽316(A2)有优势;无序分布(B1)在群体叶面积
禹的神性和来源问题肇端于“古史辨派”的领军人物顾颉刚在“古史辨”讨论初期发表的《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一文。顾颉刚在该文中提出了他著名的“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说,
学位
期刊
本文从比较视野出发,试图揭示出颇具古典之美、且在当下能时时引发思古之幽情的越剧,实际是一个晚至近代方才诞生、并且深受外来文化影响的跨文化产物。今日我们看到的成熟形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