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解万峰湖水生生物重金属含量特征,于2020年9月前往贵州兴义进行水生生物样本的采集。根据万峰湖特殊的喀斯特地貌环境和河道型水域环境特点,在其上、中、下游以及库区外共选取18个采样点,分别进行了水样、沉积物、水生生物样本的采集。论文探讨了万峰湖水环境、沉积物、水生生物中8种重金属(As、Cd、Cr、Hg、Pb、Cu、Mn、Zn)含量特征,以及万峰湖水体常规理化因子现状和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对鱼体中
【基金项目】
: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020]4Y027号;黔科合基础[2019]1118 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万峰湖水生生物重金属含量特征,于2020年9月前往贵州兴义进行水生生物样本的采集。根据万峰湖特殊的喀斯特地貌环境和河道型水域环境特点,在其上、中、下游以及库区外共选取18个采样点,分别进行了水样、沉积物、水生生物样本的采集。论文探讨了万峰湖水环境、沉积物、水生生物中8种重金属(As、Cd、Cr、Hg、Pb、Cu、Mn、Zn)含量特征,以及万峰湖水体常规理化因子现状和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对鱼体中重金属含量与环境因子和生长参数做了相关性分析,分析探索了重金属在万峰湖环境-水生生物中的富集迁移规律,此外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了万峰湖水体重金属污染状况,利用美国环保署(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析了万峰湖水体、常见鱼类重金属的人体健康危害风险。主要结果如下:(1)万峰湖18个样点理化水质指标均在标准范围内,水质可达到Ⅰ类水。水体重金属含量高低表现为:Cr>Zn>As>Cu>Hg>Mn>Pb>Cd。除重金属Hg外,其余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Ⅱ、Ⅲ类水限量和生活饮用水标准。8种重金属的单因子指数以Hg污染指数最高,属于强污染,其余重金属处于安全水平,为无污染。万峰湖中上游为重金属无污染水平,下游S13(者磨)为低污染,S11(坝艾村)和S17(大坝)为轻度污染,S16(红椿村)和库区外,为重度污染。18个样点的总健康风险值均超过ICRP规定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其中主要以致癌污染因子Cr的贡献最大,表明万峰湖水体存在Cr重金属健康风险。因此,万峰湖大部分样点水质指标均在标准范围内,水质可达到Ⅰ类水,仅S11(坝艾村)、S16(红椿村)、S17(大坝)、S18(坝下)样点Hg的含量超过了Ⅱ、Ⅲ类水限量,只达到了Ⅳ类水整体。(2)共鉴定浮游植物7门151种,种类组成以绿藻门为主。浮游动物4门71种,以轮虫为主。浮游生物种类组成、密度和生物量均表现为上、中层显著高于下层,密度和生物量空间分布为上游高于中下游的,浮游植物、动物种类空间分布未表现出一致的趋势。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在1.24-3.54之间,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在0.82-2.24之间,可以初步判断万峰湖流域水质属于清洁贫营养型-中污染中营养类型。浮游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低,富集水平低。(3)通过比较鱼类不同组织中重金属含量差异发现,万峰湖重金属在不同鱼的不同组织内的含量以及分布差异大。鲢、鲫、鳙鱼、罗非鱼、翘嘴鲌、长吻鮠以及胡子鲇肌肉中的As超过国家限量0.1mg/kg,鳙鱼和鲤肌肉中的Cd超过国家限量0.1mg/kg,其余重金属种类均未超过。分析表明,鱼类肌肉中Zn和Hg的含量与体重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Zn与体长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表明万峰湖鱼类对重金属元素Zn和Hg的富集具有显著的生物稀释作用。不同重金属元素在不同食性鱼类中的积累富集存在差异,Zn、Mn、Hg和Pb在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可能存在生物放大现象,而Cu、Cr、As和Cd等重金属元素随鱼类营养级的升高而降低的趋势。万峰湖鱼类肌肉中重金属Zn、Mn、Cu、Cr以及Pb在不同栖息水层之间没有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重金属As、Cd、Hg表现为上层鱼类显著高于中下层鱼类。通过对比2018年和2020年草鱼、鲤、罗非鱼以及翘嘴鲌四种鱼体内8种重金属含量得出,2020年4种鱼Cr的含量均高于2018年,Hg、Pb、Cu、Mn均低于2018年。研究万峰湖9种经济鱼类健康风险结果发现,成人THQ显著高于儿童,对重金属的敏感程度高于儿童,更容易受到重金属的危害,As对TTHQ的贡献率最高,是最主要的风险元素,应加强鱼类食用品中As的健康风险防控。万峰湖鱼类鲫和翘嘴鲌的TTHQ大于1,其余常见鱼类均小于1。因此,食用鲫和翘嘴鲌使得当地居民存在重金属累积的健康风险。(4)通过比较水体、沉积物、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间重金属含量的相关系数发现,浮游生物中重金属的含量主要取决于沉积物,同时受到水体和水生植物的影响。通过对比水体、沉积物、浮游生物、水生植物和四种不同食性鱼类间重金属含量的相关系数,发现Zn、Pb可能通过食物途径迁移至鱼类,同时受到水体和沉积物的影响,Hg、Cd、Mn是从环境中迁移至鱼类。由以上结果得出,万峰湖水质大部分样点可达到Ⅰ类水,部分样点存在Hg污染,仅达到Ⅳ类水,水体存在Cr致癌风险。部分鱼体内肌肉中的As和的Cd超过国家标准《NY5073-2006》中水产品重金属的限量值,其余重金属均未超过。鱼类重金属暴露的成人风险显著高于儿童,As是最主要的风险元素,鲫和翘嘴鲌存在食用风险。鱼类富集重金属的能力均高于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其中滤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和草食性鱼类比肉食性鱼类富集重金属的能力高,万峰湖重金属Zn、Pb可能通过食物途径迁移至鱼类,Hg、Cd、Mn是从环境中迁移至鱼类。因此需要加强水体中Cr和Hg,以及鱼体中As的监控。
其他文献
磷矿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主要被用于生产磷酸及磷肥。我国磷矿资源富少贫多,杂质含量较高,常伴生有大量的Fe、Al、Mg等金属元素以及Pb、As等有毒痕量重金属元素。在湿法磷酸工艺制磷酸及磷肥时,这些金属元素会随着磷矿的逐渐分解进入到磷酸溶液及磷肥产品中,给工艺生产和产品品质带来严重影响。磷酸分解磷矿是湿法磷酸工艺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反应过程,本文探究了磷酸分解磷矿过程中P及金属元素Fe、Al、Mg
保定市作为京津冀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冬季存在多次的重污染过程。其中,颗粒物污染最为明显,而大气颗粒物中的有机组分在其组成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本研究于2019年2月1日-3月10日在保定市接待中心(市区)和涿州职教中心(区县)开展PM2.5手工采样,利用DRI MODEL2001A和GC-MS对样品中的碳组分以及有机组分进行分析,结合国控站点在线OC、EC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碳质气溶胶的特征比值
冻融条件下,冻胀、盐胀、融沉及溶沉会导致土体变形破坏,从而威胁建筑基础、公路铁路路基等的稳定性。本文采用青海大水桥区域盐渍土经洗盐、人工配置后进行室内冻融试验,探究冻融过程中硫酸盐渍土结晶压力演化规律及含水率、干密度、含盐量对峰值结晶压力的影响。此外,本文通过实测土压力(文中土压力指盐渍土中冰晶压力、盐结晶压力、孔隙水压力等的总和)与宏观结晶压力作对比验证传统结晶压力模型的准确性。主要研究成果与结
超高温陶瓷复合材料由于强度高、熔点高和抗氧化性好等优异性能,有望应用于航天器鼻锥、翼缘、热防护面板等高温热结构关键部位。高速的飞行环境使航天器结构承受剧烈的动载荷,飞行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动态力学能力,才能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ZrB2-20%Si C-15%G超高温陶瓷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应用试验与数值分析相结合,开展该材料的动态压缩力学性能试验测试、确定动态压缩本构模型参
开发利用非常规蛋白质饲料资源,是解决我国养殖业长期存在的蛋白质饲料缺乏和顺应当前豆粕减量替代的重要举措。红曲米酒糟是红曲酒的发酵副产物,经测定其干物质中蛋白质水平为46.08%,与豆粕蛋白质含量相当,具备作为替代豆粕的营养学特点。本论文以其为研究对象,以山羊为试验动物,结合瘤胃体外发酵试验和动物饲养试验,研究红曲米酒糟替代豆粕的可行性及其适宜水平。论文分为4个试验。试验一:红曲米酒糟/豆粕山羊瘤胃
土壤重金属监测的传统地球化学手段具有耗费人力、物力、周期长等局限性,而可见光-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大范围、高效识别土壤重金属的优势,正成为土壤重金属监测的手段。贵州省是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的土壤重金属高背景省份,境内的都柳江流域上游地区是贵州著名的锑矿产地,流域土壤安全对本地区和下游地区环境安全至关重要,快速监测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必不可少。本文以都柳江上游地区为研究区,实地采集土壤样品,以土壤样品的重金
地下河是碳酸盐岩地区特有的岩溶水文地质现象,是喀斯特地区中地下水出露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岩溶地区,查明地下暗河的空间展布特征是岩溶地区取水、用水以及解决相关环境地质问题的必要条件之一。本次研究是基于2D地质剖面在Geomodeller软件构建大小井3D地质模型,基于3D地质模型提取区域地质、构造数据,综合水文地貌特征数据,划分大小井地下河系统,并分析大小井地下河发育的层位以及岩溶管道空间结构的展布,
继德国“工业4.0”之后,我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这是我国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在此基础上,2019年1月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正式发布了《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其中研发矿用物料自动识别、抓取、搬运和码放机器人,具备物料识别定位、路径规划、自主移动、安全避障及远程干预等功能,实现生产物料的按时、按需搬运,提高搬运效率,是煤矿智能装备与技术研究的重点之一。其中,机器人如何能够快速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气污染已成为当前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气溶胶作为改变地气辐射收支及云滴形成的基本元素,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作为气溶胶的重要光学特性参数,是大气介质的消光系数在垂直方向上的积分。高精度的AOD不仅可以精确地反映大气污染状况,更能为相关职能部门对大气污染的防范和治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由于
喀斯特地区于我国西南地区广泛分布,在喀斯特地区公路修建中常需要深切河谷大跨径桥梁建设。特大桥岸坡有高差大、坡角陡等特点,还伴有溶蚀卸荷裂隙发育。这些现象造成建设预算增加,还威胁工程安全。所以对溶蚀卸荷带特大桥岸坡稳定性分析及桥址选取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正在修建的贵阳某市政特大桥为例进行分析。大桥全场1260米,桥轴线上最大高差380.2米。由于一味追求跨径最小、投资最小,加上对喀斯特地区地质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