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活性陶瓷复合材料制备及其抗菌和再生修复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usoftl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治疗组织缺损及相关感染,尤其是耐药菌和生物膜的感染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难题。目前很少有生物材料同时具有抑制细菌感染和促进组织修复的功能。研究发现,将两种具有不同作用模式的抗菌材料组合使用,比单独使用一种抗菌剂更有效,并且可减少新耐药菌的产生。此外,抑制细菌不仅依赖于抗菌材料,也能利用细菌的宿敌—免疫细胞来实现。若能够刺激巨噬细胞向M1表型转化可实现免疫抗菌,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生物活性陶瓷能够释放无机生物活性离子,对相关细胞的粘附、增殖和分化具有调控作用,展现出良好的促进修复效果。还可通过引入Cu、Zn等功能性元素,赋予材料抗菌、免疫调控等功能性。我们的课题就是以生物活性陶瓷为基础,采取联合抗菌和免疫抗菌等策略,制备生物活性陶瓷复合材料,实现高效抗耐药菌感染和促进组织修复的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取热与铜离子联合抗菌策略,制备了聚多巴胺/掺铜硅酸钙(PDA/CuCS)复合水凝胶,治疗皮肤缺损与感染。水凝胶具有很好的光热性能,并能够释放铜离子。重点研究了光热与离子协同的“热离子”效应对于耐药细菌的抑制情况,具有快速、高效、长效的抗菌效果。发现了水凝胶体系中聚多巴胺与铜离子发生络合,能够增强材料光热、抗菌和成血管性能。通过感染型皮肤缺损模型评估了复合水凝胶对感染型创伤的抗菌及创面修复作用,水凝胶能够快速清除感染,促进皮肤组织再生,加速血管生成和胶原沉积。(2)采取免疫抗菌策略,设计了在不同时间段影响巨噬细胞向不同方向极化的Cu-Zn双层纤维膜,用来治疗植入物相关感染(IRIs)和骨整合障碍。CuZn双层纤维膜上层为负载铜硅钙石(Ca Cu Si4O10)的凝胶(Gel)纤维层,下层为负载锌黄长石(Ca2Zn Si2O7)的聚己内酯(PCL)纤维层。纤维膜能够快速、大量释放铜离子,缓慢、持续释放锌离子。铜离子能够通过释放ROS直接杀死耐药菌,抑制生物膜形成;前期铜离子浓度大于锌离子,促进巨噬细胞M1极化,诱导促炎免疫反应抑制感染,实现免疫抗菌;后期,锌离子浓度大于铜离子,促进巨噬细胞M2极化,诱导抗炎作用,具有免疫调节成骨能力。体内实验结果也表明,Cu-Zn双层膜能够清除体内植入物感染,促进骨缺损部位骨组织再生。(3)采取“热离子”抗菌策略,同时赋予材料靶向细菌性能,制备了具有“靶向热离子”功能的铜掺杂二氧化硅/聚多巴胺/乙二醇壳聚糖(MCS/PDA/GCS)复合纳米颗粒。纳米颗粒具有靶向细菌作用。当发生感染时,环境变为酸性,对p H敏感的纳米颗粒会积聚在细菌表面,实现靶向作用。纳米颗粒的“靶向热离子效应”对耐药菌和生物膜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纳米颗粒在温和光热时促进巨噬细胞向M1极化,促进巨噬细胞吞噬细菌,实现免疫抗菌。纳米颗粒在“靶向热离子效应”下能够有效清除创面的耐药菌感染。此外,温和光热下的纳米颗粒对内皮细胞的迁移和血管生成具有促进作用,能够加速创面闭合,促进上皮形成和血管生成。
其他文献
学术传播是非常重要的传播现象,既具学术性影响,客观上又产生国际传播、战略传播所期望产生的深层影响,深刻影响人们对科学活动、科学成果及其相关研究团队、研究实体和国家的认知.数字科技给学术传播活动产生全球性影响提供了新工具、新便利和新驱动因素,进一步促使学术传播成为国际传播构成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部分.学术传播的国际传播价值体现在五个方面.从战略传播视角看,中国学术传播至少存在三个问题.把中国学术传播能力建设,作为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和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中国学术传播的努力与成效产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是数学课程改革关注的重点,其教育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以小学数学“用字母表示数”为例,选取教学片断,从教学回顾、评委点评、教学反思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教学素材体现数学本质;探究过程融合信息技术.为此,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以下几点思考:把握数学本质,合理设置教学;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受世界格局变迁、信息科技革命和国家内部结构调整的影响,20世纪美国成人教育也发生了重要变革.阅读《Adult education in the American experience》后,20世纪美国成人教育发展经验具有如下特点:成人教育内涵的深远化、成人教育形式的丰富化、成人教育主体的多元化、成人教育内容的实用化.基于此,对我国成人教育的启示有:加强理论研究,深化成人教育内涵探讨;关注不同群体,拓展成人教育价值定位;深挖有效资源,完善成人教育运行机制;结合时代主题,满足成人教育多方需求.
“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是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目标,对实现国家基层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而良好的传播效果是实现引导与服务群众的前提.基于制度逻辑视角,搭建多重因素影响传播效果的整合分析框架,探讨不同县域环境中多重逻辑及其互动关系对融媒体中心传播效果的影响作用.基于107家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相关二手数据,运用Python进行LDA主题模型分析,提取主要变量.进而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得出5种县级融媒体中心高传播效果组态,归纳出政策驱动型、政策—技术驱动型、技术—市场驱动型以及综合驱动型4种驱
中华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独特文化的具体标示,讲好中华文化符号的“中国故事”正是展示中国魅力、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的重要路径.文化符号的意义结构与特征决定了中华文化符号传播在当下时代承载的时空价值与规约:空间维度呈现历史价值,即建构基于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共同体意识——对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对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间维度呈现实践规约,即实行基于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现代性转化.由此,中华文化符号传播在方法论上既要利用中华文化符号构建大众化、静水深流的文学艺术叙事,也要树立全媒体意识,建设文化符号的现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但在运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价值、实践环节的探究,结合实际教学现状,提出以下有效策略:(1)切实考虑教学目标,合理设计学习任务;(2)创设任务教学情境,激发任务探究兴趣;(3)深入分析学习任务,分析任务解决思路;(4)提供任务教学资源,增强任务教学效果;(5)组建合作探究小组,提高任务完成效率;(6)完善任务评价机制,提高学生反思能力,希望能够为构建高效教学课堂起到帮助作用.
学位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一次伟大历史性飞跃.其不仅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也是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贯穿、融入开放教育法学课程建设是新时代牢固树立法治自信、抵御西方错误思潮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法学教育回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必然要求,是法学教育与法科学生职业特点相结合的必然要求.但课程体系不尽合理、教材更新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够多元、课程评价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成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开放教育法学课程建设的现实约束条件.开放教育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垄断性的超级互联网平台公司为新兴基础设施的"平台社会"正在形成.在这一背景下,传播与媒体研究出现了"平台化"转向的新趋势.理解这一理论转向需要对"互联网""平台""数字基础设施"等关键概念及其异同进行解析,并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和软件研究等学科理论来源进行梳理.这一理论转向的特征是深度去媒体中心主义、跨学科的介入与互动、方法论的综合创新以及平台研究的地方化;其动力机制来自数字媒介技术、资本聚集方式、社会权力关系三者的互动.
利用读者画像模型,研究发现美国读者在社会属性方面,表现为类型多元,学生为主要受众;心理属性方面,阅读偏好差异大,"好奇"为主要驱动力;消费属性方面,购买意愿较高、网上购书为主;社交属性方面,具有强烈的交流欲望.从选题、形式、翻译、渠道以及书目制作五个方面提出经典作品的出海路径,以求经典作品既能"走出去",又能"走进去",实现高质量的文化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