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1179例颅内肿瘤统计分析目的:研究颅内肿瘤发病规律,提高其术前确诊率。方法:从年龄、性别、组织病理学类型方面,对2007~2009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79例颅内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参照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并将统计结果与文献相比较,探讨本组1179例颅内肿瘤发病规律。结果:发病年龄高峰期40~60岁,女性略多于男性,组织病理学类型为脑膜肿瘤(30.28%)、神经上皮组织肿瘤(29.7%)、垂体腺瘤(20.78%)、神经鞘瘤(10.77%)、转移瘤(2.97%)、颅咽管瘤(2.37%)、淋巴瘤(1.44%)、脊索瘤(0.76%)、生殖细胞肿瘤(0.68%)及其他(0.25%)。神经上皮细胞肿瘤发病率略低于脑膜肿瘤,以往报导前者发病率高于后者。儿童组常见的病理类型有星形细胞肿瘤(30%)、室管膜瘤(13.33%)、颅咽管瘤(13.33%)和髓母细胞瘤(8.33%)。老年组常见的病理类型有脑膜瘤(31.78%)、星形细胞肿瘤(22.03%)、垂体瘤(14.83%)及神经鞘瘤(10.17%)。结论:颅内肿瘤在性别、年龄及组织病理学类型方面有一定规律性。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其发病率上升。第二部分颅内肿瘤CT、MRI误诊分析目的:分析颅内肿瘤CT、MRI误诊原因,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56例CT、MRI误诊病例的影像学表现,总结其误诊原因。对每个误诊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反复地观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原诊断失误之处:①定位错误;②“典型征”误诊;③表现不典型误诊;④少见病误诊;⑤思维片面误诊。结果:CT、MRI总误诊率14.7%。其中良性肿瘤26例,恶性肿瘤28例,良恶性交界肿瘤2例,构成比分别为46.4%、50%、3.6%。星形细胞肿瘤是误诊肿瘤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误诊率较高的肿瘤有淋巴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转移瘤、室管膜瘤,误诊率分别为71.43%、60%、38.46%、33.33%。定位错误27例,“典型征”误诊8例,表现不典型误诊22例,少见病误诊16例,思维片面误诊12例。结论:要不断总结误诊病例,避免不必要的误诊;对于难以确诊的病例,要缩窄鉴别诊断的范围。第三部分成人颅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诊断目的:探讨成人颅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MRI特征,提高对本病的术前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NET患者的MRI资料。结果:肿瘤体积较大,类圆形,可有浅分叶,占位效应明显。5例患者中,1例有明显瘤周水肿,1例有轻度瘤周水肿,3例无瘤周水肿。平扫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后肿瘤实质呈明显均一或不规则环形强化,坏死、囊变、出血常见,2例发生颅内转移,2例发生肺部转移。结论:PNET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MRI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确定有重要价值。第四部分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目的:研究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PCNSL患者的MRI表现。结果:单发病灶4例,多发病灶3例。11个病灶中分布于额叶4个、顶叶、颞叶、小脑半球各2个、胼胝体1个。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DWI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可见“缺口征”(2个)和“尖角征”(1个),3个病灶邻近脑膜可见异常强化。伴囊变坏死5个,出血2个。轻-中度水肿8个,重度水肿3个。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对于不典型的病例还较难做出正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