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痴呆,但是它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β-淀粉样蛋白在脑内的沉积以及神经细胞内的神经纤维缠结是发病的主要原因。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AD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已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四大疾病之一。对其发病机理进行研究并开发有效防治AD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已广泛研究,而其对认知功能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许多研究显示,IGF-1与认知功能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国外报道在老年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尤其是海马结构中IGF-1表达呈年龄相关性下降。IGF-1是否对AD确有治疗作用及其机制尚未形成统一意见。国内学者用穹隆海马伞损伤痴呆模型大鼠额叶、海马胆碱能神经元胆碱乙酰转移酶、突触素和钙离子的变化研究发现:IGF-1可能通过改善中枢胆碱能系统功能、维持脑细胞钙离子平衡,从而提高痴呆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本研究利用Aβ25-35作为诱导剂,体外诱导PC12细胞,制成AD细胞模型。应用MTT、HE染色、流式细胞仪、琼脂糖凝胶电泳、电镜等技术,判定细胞凋亡,并计算出凋亡率等指标。本研究用Western blot法、RT-PCR检测tau蛋白磷酸化水平、NF-κB P65、bcl-2mRNA及其蛋白表达。本研究将IGF-1引入到Aβ诱导的PC12细胞模型中对tau蛋白磷酸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可能的保护保护机制进行探讨。明确了Aβ25-35主要通过激活GSK-3β诱导PC12细胞凋亡,IGF-1通过激活PI3-K通路,进而抑制GSK-3β活性,发挥抗凋亡作用;并阐明了IGF-1可以通过下调NF-κB P65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提高bcl-2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在AD中发挥其抗凋亡作用;而且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过程中引起了tau蛋白过度磷酸化,GSK-3β是Aβ25-35诱导分化PC12细胞tau蛋白磷酸化的主要途径,IGF-1通过激活PI3-K通路,进而抑制GSK-3β活性,发挥抗tau蛋白磷酸化作用。研究中发现凋亡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之间有共同的作用途径,并对凋亡和tau蛋白磷酸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为AD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可能的靶点,并为IGF-1治疗AD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