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野生大麦与栽培大麦耐低磷差异及相关QTL定位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tonze50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磷是植物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参与多个关键生理生化过程,是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以及抗逆的重要元素。由于土壤中能够被植物直接吸收的有效磷浓度很低,而磷矿资源储量又十分有限,磷已成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子;另一方面,大量施用磷肥导致水体污染严重。因此,提高作物磷的利用效率或低磷胁迫耐性是解决土壤缺磷和减少磷肥使用的重要途径,而解析磷高效基因型适应低磷胁迫的分子机制,则有助于筛选和培育磷高效作物品种。本研究以低磷耐性野生大麦XZ26与低磷敏感栽培大麦ZU9为亲本构建的DH群体为材料
其他文献
Cancer metastasis is the primary cause of high mortality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In this study,we loaded an anti-cancer drug,cabazitaxel (CTX),into polymeric
本试验以高淀粉木薯品种GR891、辐选01和低淀粉木薯品种(CK)SC124、SC201为材料,对各木薯品种的生理生态特性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探索高淀粉木薯品种的生理生态特性。试验结果表
以7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统一的田间种植管理措施,在贵州九个有代表性的试点同时进行试验,对贵州小麦品质与其生态适应性、气候因子对小麦各项品质(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面团稳定时间)的影响、贵州小麦品质区划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1小麦品质受环境因子与基因型双重控制。各品质(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面团稳定时间)对环境变异的敏感程度不同,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对环境的适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