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是我国生猪生产第一大省。近年来,四川生猪生产继续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在种猪良繁体系建设、生猪新品种培育及企业品牌创建等方面均有所突破,但随着河南、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生猪生产的强势崛起,四川生猪大省地位正面临巨大的挑战。基于此,四川省提出振兴川猪,实现生猪大省向生猪强省转变的发展战略。但要振兴川猪,确保川猪的龙头地位,必须明确四川生猪生产的优势和劣势,不断提高四川生猪生产比较优势。因此,本文根据比较优势相关理论,对四川省生猪生产比较优势进行了测算和分析,以明确四川生猪生产的优势和劣势,明确四川生猪产业发展策略,为四川实现由生猪大省向生猪强省转变提出决策参考。具体而言,本研究在对生猪生产、比较优势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静态和动态分析了四川生猪生产的现状、总体特征,并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分析。其次,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四川省生猪生产规模优势、效率优势、效益优势以及综合比较优势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并提出相应发展建议。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2012-2016年四川生猪产量总体上呈现出波动缓减的趋势,与各省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传统优势逐渐减弱。(2)四川生猪生产规模具有比较优势,但规模比较优势不强,且近年来有一定的下降。四川生猪生产规模比较优势总体呈下降趋势,与2012年相比,2016年四川生猪生产规模优势指数下降到1.13,下降了0.01。(3)四川生猪生产效率具有比较优势,但与其它省份相比效率比较优势不大,且呈下降趋势。效率比较优势指数排名虽进入全国第十,但与四川猪肉产量排名全国第一的地位不符;四川生猪生产效率优势指数在2012-2016年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4)四川生猪生产效益具有比较优势,但效益比较优势还不强,且呈波动下降趋势。四川效益比较优势指数从2012年到2016年呈现波动下滑趋势,其中,2015年到2016年四川生猪生产效益优势下降幅度最大,从1.21下降到1.09。(5)四川生猪生产总体上依然具有综合比较优势。2012-2016年四川省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平均值为1.148,在全国排第11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其它生猪大省相比,处于劣势。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优化区域布局,保持生猪生产传统优势。充分考虑四川各地区资源优势,推动生猪生产科学规划与布局,建立生猪生产优势区域,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2)引导生猪生产规模化建设,提升产业竞争力。科学引导生猪散养户向规模化养殖转变,推进生猪养殖场标准化示范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竞争力提升。(3)加快先进养殖技术推广,提高生猪生产效率。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四川生猪的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以满足市场对猪肉数量和质量的需求。(4)推动生猪生产组织化建设,提升生猪生产经济效益。积极推广现代生猪组织化养殖新模式,提高四川生猪生产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5)提高政府综合服务管理水平,发挥生猪生产区域优势。在发挥四川省生猪生产传统优势基础上,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不同生产环节的财政支持,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