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作大豆根瘤形成特征及其根系分泌物的调控效应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171455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拟进一步探索玉米/大豆套作条件下,大豆根瘤形成特征及其调控的机理机制。以田间试验为基础,分析了不同品种套作大豆根际分泌特征、根瘤形成特点、根瘤菌多样性和固氮特性;同时利用根箱浇灌试验及嫁接技术,进一步研究套作对大豆根瘤形成调控的机理机制,探讨了套作大豆地上地下部的协同调控原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V5时期,套作增加了南豆12和NTS1007的部分黄酮分泌量,且查尔酮合成酶基因Gm CHS8(Chalcone synthase gene)和异黄酮合成酶基因Gm IFS(Isoflavone synthase gene)表达极显著上调,而茉莉酸分泌量却显著低于单作,且南豆12的脂氧合酶基因Gm LOX10(Lipoxygenase gene)极显著下调;桂夏3的染料木素分泌量显著降低,茉莉酸分泌量显著增加,且Gm LOX6基因表达上调。到R2时期,南豆12的大豆黄素、柚皮素和染料木素分泌量增加,桂夏3的大豆黄素分泌量提高,且黄酮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均显著上调;茉莉酸分泌量及相关基因表达则无明显差异。综上,套作共生时期促进了南豆12、NTS1007的部分黄酮分泌和黄酮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降低了茉莉酸分泌量,促进了桂夏3茉莉酸分泌及其合成途径相关基因表达。光照恢复后,桂夏3的黄酮分泌能力得到恢复且大豆黄素的分泌量显著高于单作,同时南豆12分泌能力增强,分泌量增加。2、套作会抑制各品种单株根瘤数量。V5和R2时期,NTS1007的根瘤数量和根瘤干重均较单作显著下降;南豆12和桂夏3尽管在V5时期的单株根瘤数量表现出下降趋势,但在R2时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其单个根瘤质量显著增加,根瘤直径大于0.2cm的根瘤百分比显著提高,固氮酶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此外,在V5时期,NTS1007的shannon指数显著提高,而南豆12 shannon指数显著下降。综上,套作前期降低了各品种的根瘤数量和根瘤干重,增加NTS1007根际固氮微生物的多样性,而降低了南豆12的固氮微生物多样性。光照恢复后,南豆12和桂夏3的根瘤大小和单个根瘤质量显著增加,固氮酶活性提高,利于结瘤固氮。3、玉米根系分泌物浇灌处理根箱大豆后,V5时期各品种的单株根瘤数量和干重并无明显差异,而到R2时期,南豆12和桂夏3根瘤直径大于0.2cm的根瘤数量百分比分别提高10.4%和8%,且南豆12单株根瘤干重较对照极显著增加;到R4时期,南豆12根瘤直径大于0.5cm的根瘤数量百分比显著提高53.8%,单株根瘤干重较对照显著增加。同时,在V5时期,根瘤发育相关基因Gm IFS1和Gm EXPB2基因(β-expansins gene)表达在南豆12中显著上调;R2时期,南豆12和桂夏3 Gm EXPB2极显著上调。综上,玉米根系分泌物会促进大豆后期根瘤发育,促进根瘤直径和干重增加。4、玉米根系分泌物会增加根箱试验中南豆12的根毛伸长,提高嫁接大豆前期根瘤数量,促进根系生长。均以南豆12为接穗的各嫁接植株在玉米根系分泌物处理后,显著提高了根瘤数量。其中南豆12和桂夏3根瘤形成相关基因Gm ENODL(Early nodulin gene)和Gm NIN2b(Nodule inception gene)的表达量分别上调31.1%、59.7%和84.8%、63.3%,NTS1007的Gm NIN2b基因表达上调34.1%。而玉米根系分泌物会促进NTS1007自身嫁接的根表面积、体积及干重,增加根瘤附着生长点,其他嫁接植株则无明显差异。5、套作遮荫抑制了大豆生长,显著降低了各品种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而嫁接试验表明,地上部特性会决定根瘤形成特征。超结瘤品种NTS1007在以南豆12接穗后丧失超结瘤特性,且显著低于自身嫁接时的根瘤数量,Gm ENODL及Gm NIN2b结瘤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桂夏3以南豆12接穗后根瘤数量显著降低2.04倍,Gm ENODL及Gm NIN2b结瘤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且玉米根系分泌物处理后会表现出与南豆12相似的促进作用。因此,地上部对根瘤及根系特征存在明显调控,套作遮荫影响下的地上部变化是抑制根瘤形成的主要原因,而玉米根系分泌物会影响根际环境,直接或间接促进根瘤及根系生长,表现出正向调控。6、套作大豆各品种间的单位质量固氮酶活性并无明显差异,而单个固氮酶活性表现出明显差别,其中南豆12在R2时期套作时单个固氮酶活性较单作极显著提高2.22倍,桂夏3较单作显著提高1.12倍;南豆12在R2时期套作时单株吸氮量较V5时期显著提高7.69倍,单位物质吸氮量显著提高10.3%。同时,玉米根系分泌物处理后会显著提高南豆12和桂夏3的nif H基因(Nitrogen-fixation gene)表达,分别上调58.4%和24.3%。因此,玉米根系分泌物会促进大豆根瘤发育及nif H基因的表达,提高套作大豆单个固氮酶活性,增加单位物质吸氮量。
其他文献
生态系统服务是大自然与人类福祉之间的重要桥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生态系统服务源源不断的供给。生态系统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生存发展所需的环境条件和物质资源,还可以为人类带来休闲、娱乐等文化享受。生态系统服务通常被划分为四大类,即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支撑作用,特别是在当前自然生态系统的急剧退化已经严重威胁到全球人类福祉的背景下,近年
体育教育是我国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提高国民体质、提升生活质量有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近年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传统体育教育的内容、模式、方法、体系等产生重大影响。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应用于体育教育、突破传统模式中时空场景与知识传授方式的限制,成为人工智能时代下智能化体育教育的关键问题。本文选择跆拳道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跆拳道教育上的应用方式和途径。之所以选择
随着大跨悬索桥的快速发展,钢桁架加劲梁作为悬索桥的主体结构,其自身疲劳问题对整个结构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钢桁架杆件众多,存在大量的节点连接,包括焊接和栓接,其疲劳问题突出。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桥梁健康监测手段大幅提高,通过在桥梁上安装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实时监控桥梁运营状态。本文以贵州清水河大桥为研究背景,合理利用各项监测内容,通过动态称重系统,研究了车辆荷载统计特征和疲劳荷载模型,并对该
甲酸室温下呈液态,容易储藏和运输,因其能量密度高,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储氢材料之一。选择合适、高效的催化剂用于HCOOH分解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Cu催化剂常用于催化HCOOH分解制氢,但催化效率无法令人满意;以Pd和Pt基催化剂广泛用于HCOOH燃料电池中,但存在CO使催化剂中毒和原子利用率低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选择了Pt@Cu单原子合金作为HCOOH分解的催化剂,探讨HCOOH的吸附与分解机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建筑行业兴勃发展。与此同时环境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据气象局发布信息显示,中东地区是雾霾的重灾区,秋冬季节是雾霾天气高发期普遍达到五天以上。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状况是对人类生命健康的挑战,也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可吸入颗粒是雾霾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而建筑扬尘是可吸入颗粒的主要贡献者。为此控制建筑扬尘的产生是治理雾霾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此作为切入点,
采样型非线性滤波器在实际系统中有着广泛应用。随着传感器精度提升,采用多次利用量测值与预测值进行融合的滤波思路由于其高性能从而得到广泛关注。本文围绕确定性和随机性采样型非线性滤波器开展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确定性采样迭代滤波器。传统迭代滤波算法在迭代过程中没有考虑估计值与量测噪声之间的耦合关系,因而滤波估计精度较低。为了获得更精准的滤波估计值,提出了确定性采样迭代滤波(Deterministic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是西南地区大豆生产的主要方式,与该种植模式相配套的大豆品种具有生育期长(晚熟)、生殖生长期(R)与营养生长期(V)比值(R/V)低、前期耐旱等特点。为探究西南地区套作专用晚熟大豆品种适应阶段性干旱的生理机制,解析大豆生育期结构与抗旱性的关系,本研究该地区代表性晚熟大豆品种自贡冬豆和南豆12及引进的早熟品种齐黄34、中黄39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和盆栽分期播种试验,研究分期播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区域不断的拓展,各类公共基础设施涉及越来越多的边坡工程,如何科学准确的评估边坡稳定性、安全可靠的边坡加固方案已经成为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难点和热点。抗滑桩是边坡加固工程中最常用的支护结构,但由于边坡工程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实际工程选择不同的抗滑桩,如埋入式抗滑桩、悬臂式抗滑桩、组合式抗滑桩等,同时也需要对抗滑桩截面做出优化和选择,其中圆形截面抗滑桩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不仅因其可以采用机械成
城市快速化进程中,昆明作为滇中高原山地城市,自然地理环境脆弱性较高。随着人口、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空间扩张受限,可利用建设用地有限。紧凑城市的建设可以提高城市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城市边缘区域的无序扩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因此,研究根据昆明城市特点,运用ENVI和Arc GIS等工具,分析城市空间扩张特征;采用熵值法构建一套适应于高原山地城市的紧凑度测度体系,通过研究城市空间扩张和城市紧凑度发展变化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O)致病且耐药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生命过程中形成的生物膜结构,影响PAO生长的同时并减少其生物膜的形成与扩增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本研究以具抑菌活性的天然产物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为主体,与常见抗菌药联合使用,考察不同处理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生物膜的形成、毒力因子的产出及关键基因的表达等几个方面的影响,以期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