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潜意识与绘画的关系

来源 :鲁迅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e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潜意识一直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中,并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影响,但我们从未注意到它。弗洛伊德认为,意识中不受理性和逻辑控制的这一部分通常是我们的本能反应。本文以弗洛伊德提出的潜意识理论为基础,探讨潜意识在绘画过程中作用。让艺术家了解潜意识的重要性,以便更好地将我们脑中想法转化为我们的绘画作品。超现实主义绘画是20世纪运用潜意识理论进行创作的代表之一,由此产生了许多有名的画家。绘画创作伴随着每个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自西方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理论以来,许多当代的画家和作家都受到了西方心理学的影响。基于以上的几个方面,本文尝试从潜意识的产生、潜意识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当代绘画的影响几个方面来探究潜意识与绘画的关系。
其他文献
“当代铜版画语境下的江南诗性视觉研究”这一选题的提出是结合当下自身的创作和对地域视觉文化研究的结果。本文把江南诗性背后的视觉语言与当代铜版画语境之间的联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铜版画的当代性,江南诗性文化背后的哲思及江南绘画背后的视觉语言三个方面的分析,就诗性即卧游的作用体现展开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江南诗性背后的视觉语言对于内心哲思的影响。文章首先对江南的地处以及文化的演迁结合史书文章做了一番整理
学位
“社会性问题在数字绘画中的表现研究——以校园欺凌问题为例”探讨了数字绘画在社会性问题中的应用价值。社会性问题(social problem)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是影响社会成员健康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引起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一种社会失调现象,同时也出现大量以社会性问题为主题的艺术创作。数字绘画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一种艺术形式,更多的服务于商业,少有社会性主题的数字绘画创作出现,数字绘画自身独有
学位
每一位认真创作的艺术家都是所处时代的反思者,他们通过仔细观察才能有所感所悟,并且通过运用自己的才智,将作品描绘在画布之上。在这个风云激荡的时代,能够停下脚步,认真观察的创作者们是值得敬畏的。每位创作者都有独一无二的生活经历,或文化背景但总总体上,他们的画面中所用的形式语言是具备一定的共性的。而形式语言所带来的趣味性则是他们的潜在动机,他们深刻的认识到趣味性是艺术在审美本质上的回归与外在表征。同时关
学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科技为先导的新兴技术获得发展,艺术的表现方式也越为广泛。伴随着技术的革新,动画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从十九世纪末期首部动画的诞生,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经过了历史的沉淀,动画已经拥有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产业规模,而且动画的传播形式也不再是单一的在屏幕上播放。近年来,随着3D数字技术的不断完善,大众对动画的视觉要求也越来越高。动画装置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学位
“书写”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概念与艺术手段,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已经具有刻入人类本能中传承性与社会应用性。本论文想探讨“书写”艺术这种概念在其不同层次中的含义解释,并研究其在当代艺术中的创作,挖掘它在东西方当代艺术中的实验性探索,从而研究“书写”在当代艺术中的时间线索和“书写”在当代艺术中艺术家观念转换后作品呈现出的实验性表达。讨论“书写”在当代艺术艺术实验中艺术观念转换的共性,“书写”艺术形式的
学位
本文以具象与抽象两者间的关系和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及对于当今创作的再思考为主要论述,本文共分为三部分讨论此问题。自20世纪伊始,受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影响以及对于艺术观念的革新,艺术家们愈发感受具象的形象出现在画面中难以表现出其丰富的精神艺术世界,抽象艺术的发展使得艺术语言呈现出无序与破碎性,视知觉认知的归类界限也愈发模糊,新的绘画语言游离于具象与抽象之间,并被不断地梳理融合。“具象”与“抽
学位
纤维材料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人们利用纤维材料柔软、温暖的特性,将其制成衣物来蔽体保暖,又利用纤维材料具有“裹”“捆”“缠”等功能而将其广泛应用于生产活动中。由于审美意识的萌发,人们用编织的手法将纤维材料制成装饰品,装置艺术兴起后,一些装置艺术家以纤维材料为媒介进行艺术创作。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也随之逐渐增加,对装置艺术作品的艺术性和交互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蓬
学位
“行动绘画”的出现可以称得上是一场变革。它不仅撼动了艺术的基本框架,使艺术语言变得更为多元化,也促使艺术家们不顾一切地从象征秩序中退出。行动绘画创作者们通过身体的原始驱动突破了艺术的限制,以身体为“无意识”地跨越了艺术的界限,同时也对艺术的本质进行了重新界定。作为一种对艺术语言的全新拓展,行动绘画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诸多可能性。绘画不再蜷缩在二维世界之中,而是以“行为事件”的姿态活跃于艺术领域里。
学位
人物类纪念馆作为博物馆群体中极具特殊纪念意义的一类,是纪念文化与博物馆文化共同构建的产物。作为一种精神性极强的空间场所,人物类纪念馆承载了特定的社会记忆,具备独特的教育意义和社会影响力,是群体历史记忆的守护者。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的认知方式也在不断革新,对精神世界的渴求与生活方式的多元化转变,为人物类纪念馆的发展带来了诸多要求与挑战。基于博物馆范畴下的发展趋势,将整体环境中的关注对象转变视为本
学位
本文主要围绕电影美术与当代绘画在不同形式下的相通性与互补性进行研究,目的是为电影美术与当代绘画之间互相借鉴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和可能。论文共分五个部分来研究论述:1.绪论部分,基于电影美术和当代绘画的发展现状,通过提前查找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来进一步确定自己的研究具体方向和内容,提出论文研究的方法、条件以及基本内容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第一章引入主题,先概括介绍一下电影美术发展的几个阶段和当代绘画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