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有两亿多农民工,他们是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的新生力量,更是新时期产业工人的生力军。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市场对劳动者素质要求逐步提高。作为现代产业工人群体主要组成部分的农民工经历了“民工慌”到“民工荒”的过程表明了其劳动素质和技能的高低对其就业有着重大的影响,特别是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可以看出。所以,对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对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是一项公共服务,我国从2003年就开始颁布了有关政策《《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在2004年还专门启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并对其进行落实。在对农民工职业培训进行将近7个年头以后,培训的效果还是很显著的,但是从总的情况来看,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效率是低下的,政府的积极动员和农民工消极对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政府是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政府对农民工职业培训呈现的效率低下应负主要的责任。本论文试着从新公共管理的视角对农民工职业培训过程中的政府行为进行分析研究,试图从现实的差距和问题存在的原因中探索出优化政府行为的路径。据研究发现,政府在农民工职业培训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有五大方面,分别为:单一化规划定位、行政组织整合功能较差、政策模式效果不高、评估机制缺失、低回应性。根据这些表现,本论文在进一步分析其原因所在的同时提出了政府在农民工职业培训中进行行为优化的路径:一是政府、市场、社会三方结合及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二是建立以农民工和市场需求为基准的行为组织导向;三是提高监督层次,构建优化政府行为效益的监督机制;四是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五是加强政策回应机制建设。希望能从优化政府自身的行为出发,搞好农民工职业培训工作,使广大农民工能积极参与到职业技能培训当中,提升素质和技能,向新时期产业工人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