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音乐伦理思想及现实意义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ml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追溯其来源,先秦时期极为重要,不得不谈。这一时期以大思想家孔子为首的诸子百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学术的繁荣。从《论语》到《道德经》,从《墨子》到《管子》,从《吕氏春秋》到《孙子兵法》,这些先秦时期迸发出来的思想火花至今依旧熊熊燃烧在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著名学者黄摩崖先生将这一时期视为中华文明的头颅,带有信仰、智慧等寓意。而在由分散逐步走向统一的这个历史阶段中,若谈诸子百家,首谈儒家,而谈及儒家,就不能不谈所谓“仁”,所谓“礼”,所谓四书,所谓六经。而其中最令人遗憾的则莫过是《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经中《乐经》的失散。但尽管《乐经》已经失传,但儒家长期以来对于音乐的研究尤其对于音乐伦理的研究并没有随着《乐经》的失传而消失,并且随着时代的演变越发的生动活泼。在当前这样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变革转型时代,与我国先秦时诸子并立的情况何其相似,加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自然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社会亟待重树道德信仰。在这种情况下,便以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儒家学派作为音乐研究的突破口,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文本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价值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本着研究对照的心态,将伦理学研究的框架与对儒家音乐的研究结合起来,在试着对儒家音乐背后的伦理学思想研究的同时,与当时各个流派间的音乐伦理思想进行比较,试着找出在儒家音乐伦理背后所隐藏着的长盛不衰的价值观念,以期能够找到符合当代的价值启示和借鉴意义。对于儒家音乐伦理的研究,是要从伦理学的视角,运用伦理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儒家对于音乐研究所产生的各种道德现象,界定对于儒家音乐伦理思想的认识,阐明儒家音乐伦理的本质与特征,论证儒家音乐伦理思想存在的合理性和积极性,通过探究对儒家音乐伦理的研究从而找到一些具有现实意义参考价值的结论。在上述研究思想的指导下,本文分为了六个部分来论述。第一个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课题引出的意义及方法。第二部分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综述以及启示。第三部分主要对儒家的思想、儒家伦理思想和儒家的礼乐思想的界定和梳理。第四部分论述了个人、国家和政治在儒家音乐伦理思想中的体现以及善美的界定和音乐伦理含义的解释。第五部分通过对墨家、道家、法家、兵家、杂家和阴阳家的音乐伦理思想与儒家音乐伦理思想进行比较和整理。第六部分是将儒家音乐伦理思想对现代教育、家庭、社会、人格、政治以及经济方面的启示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其他文献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到城市就业或居住,城市人口急剧增加。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对绿色、环保、便捷、低成本出行的需求与日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活动”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但将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关照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主要从学理和实践方面对新课程
本文从分析档案编研工作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意义入手,着重从夯实档案基础工作,精心确定编研选题,保障编研成果质量,拓展编研形式和载体以及完善档案编研管理这5个方面来探
由于农村妇女受农村传统观念、生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以及外出适应能力差等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大部分已婚妇女留守农村,这一特殊群体面临着从事农业劳动困难、夫妻关系受到挑战
目的 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ostC)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缺血2 h再灌注,即刻进行RIPo
<正>曾经证实《尚书》系伪作的清华简,再度爆出史学猛料,一直被认为是真实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其实只是"小说家言"式的戏说。
语文教学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贯穿始终,其人文、审美、工具三种性质对大学生的文化、思想素质的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对作为语文教学课程分支的写作能力的突出培养更有利于
由西汉而至东汉 ,士人对“不遇”问题有一个由感伤而走向思考的情感历程 ,而他们对屈原的阅读评价也有一个从感性向理性的提升。在“不遇”问题中 ,屈原的遭遇常常是他们动情
隧道修建需考虑的因素众多,而地质因素则为最基本因素之一。由于其未知性和复杂性,由隧道施工所引起的安全问题也尤为突出。为了保证修建过程中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和减少对洞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