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负荷特性及供热可及性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lcano928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北方地区城市化较完善地区在冬季供暖均采用集中供热,集中供热相比于其他供热形式而言也较为节能,随着对集中供热系统相关问题研究逐渐深入,我国供热系统能源消耗量逐步减少,但依然是我国总能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集中供热系统的供暖实际效果并没有达到在满足人员生活需要的同时节约能源,供热过量与过少的情况依然很多,极大增加能源消耗。供热系统的供热是依靠建筑负荷进行计算的,负荷的精度也就决定了供暖的品质。本文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以西安为寒冷地区的代表城市,选择住宅建筑、学校建筑、办公建筑、医院建筑、商场建筑和酒店建筑这6类建筑为典型建筑,按照相应的规范设定建筑热工参数与室内热扰参数,采用Dest软件对6类建筑进行了全年动态热负荷分析,发现酒店建筑节能最佳。其次,基于单体建筑的模拟结果,采用叠加方法,得到了建筑群热的负荷特性。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将6类建筑的面积设置为三个不同的水平,拟合出18类建筑群,研究了典型建筑群的热负荷特性。第三,上文中我们研究了集中供热系统不同建筑群热负荷特性,对集中供热系统调节是供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步,供热系统若能满足最大波动负荷的调节,则即可满足各类建筑的调节要求。最后,研究供热时滞性与可及性对供热系统的影响,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导致系统供水不能按调节温度送达用户,用户接收到的是延时后的供水温度,而其回水温度却由用户端送出,可以保证调节回水温度,研究此问题对供热调节影响程度。研究不同类型建筑动态热负荷的特性规律,是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的前提保障,旨在达到“供需平衡”,同时保证管网水力工况相对稳定,在节约能源的同时也满足了用户端的需热量,提高生产生活品质。
其他文献
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日趋发达的大环境下,数据资源在国民经济增长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应的数字经济逐渐成长为重要的经济支柱.顺应数字经济的发展,企业营销也由传统的营销时代转向数字营销.从数据基础概念出发,通过分析用户画像工具在用户细分和目标客户定位中的优势特点和应用流程,阐述了企业如何充分利用数据资源和用户画像工具为其产品制定数字营销策略的方式和方法.
东昆仑造山带位于中央造山系西部,是中央造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昆仑造山带在原特提斯洋与古特提斯洋演化的影响下,经历了漫长的构造演化过程,带内岩浆岩广泛发育,尤其是印支期以来与古特提斯洋演化相关的花岗质岩石。东昆仑花岗岩记录了丰富的底侵作用和岩浆混合作用,通过对东昆仑造山带内花岗岩的成因的研究,对于恢复东昆仑造山带构造演化以及探讨东昆仑造山带的地壳增长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大格勒
当前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商家推介产品或服务、用户发表意见与讨论的主要平台,用户也愈来愈倾向于在其中分享自己的购买经历与感受.以“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为例,分析瑞幸咖啡爆出负面消息后却意外爆单的原因,研究以传播说服理论和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M)为基础,以负面信息传播为背景,探析社交媒体平台中用户评论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消费者的产品卷入度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在社交媒体平台中,评论者与接收者的感知相似度、在线评论的热度会正向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并且,不同消费者的产品卷入度对其购买意愿具
以气象抖音号“湖北天气”为研究对象,围绕气象短视频的传播内容,研究不同类型内容的传播特点及传播效果,为气象短视频的内容生产提供经验参考,并为气象短视频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