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人们对疾病预防意识的提高,体外诊断关口前移成为趋势,即疾病早期诊断越来越趋向于社区化管理甚至推崇家庭自检。因此一种快速便捷的疾病检测适宜技术需求迫切,对预防为主的“健康中国”发展有着一定的意义。本研究基于金磁微粒层析系统结合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建立了一种直扩快速的核酸检测方法即“Direct UDG-LAMP-金磁微粒层析法”。该技术可同时实现基因多态性SNP及病原微生物核酸检测,并在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疾病预防意识的提高,体外诊断关口前移成为趋势,即疾病早期诊断越来越趋向于社区化管理甚至推崇家庭自检。因此一种快速便捷的疾病检测适宜技术需求迫切,对预防为主的“健康中国”发展有着一定的意义。本研究基于金磁微粒层析系统结合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建立了一种直扩快速的核酸检测方法即“Direct UDG-LAMP-金磁微粒层析法”。该技术可同时实现基因多态性SNP及病原微生物核酸检测,并在该技术中引入了防污染系统。该检测技术首先以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SNP位点的为检测目标,建立全血、口腔拭子多样本类型直扩检测技术,再通过体系设计,攻克环介导等温高效扩增但易污染的技术瓶颈问题,引入UDG防污染系统,最后经过系统的性能评估分析该检测技术的稳定性及有效性,该技术可以在约25min完成检测,灵敏度可达到0.16ng/μL全血。基于该检测技术本论文以新型冠状病毒的保守区域ORF位点及N蛋白基因位点建立了病原微生物核酸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可在约25min完成病毒的检测,并对体系进行了优化,选用假病毒和国家标准品对灵敏度进行了验证,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00copies?m L。同时也采用不同类型的冠状假病毒(MERS,SARS)为模板进行特异性的性能评估,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最后论文通过对MTHFR C677T基因进行临床样本的检测以分析“Direct UDGLAMP-金磁微粒层析法”核酸检测技术的可行性。论文中收集300例临床样本,其中包括200例全血,100例口腔拭子,并采用测序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的一致率为100%,表明该检测技术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及可靠性。该检测技术可实现核酸免提取,且高灵敏度,耗时短,操作简单便捷,为医护点检测甚至未来的家庭自检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其他文献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妊娠期特有的多器官系统性疾病,它的主要特征是在孕妇妊娠20周之后出现血压升高和蛋白尿,随着它的发展可能会引发全身性的并发症,影响着全球2-8%的孕产妇,是孕产妇和胎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1]。倘若这种疾病不能被及时的发现并治疗,会严重威胁孕产妇和围产儿的生命。尽管PE确切的发病机制仍然有待揭示,但越来越清楚的是,胎盘是导致该疾病发生的关键
随着现代人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深,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增,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然而,目前的医疗水平无法实现糖尿病的完全治愈,仅可通过一定手段控制血糖水平以此来降低该疾病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因此,作为现今糖尿病临床诊断中的两项重要指标,葡萄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对疾病筛查与制定个性化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纳米孔传感是一种高灵敏度、高
蜂花粉由蜜蜂收集植物花蕊中的雄性生殖细胞并加入自身腺体分泌物加工而成。荞麦蜂花粉(F.esculentum bee pollen,FBP)是我国产量最高的蜂花粉之一,自古以来被用作保健食品,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本论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技术鉴定荞麦蜂花粉粗提物(F.esculentum bee
研究背景及意义:子宫内膜癌(Uterine Corpus Endometrial Carcinoma,UCEC)在世界上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该病的发病因素有很多,比如肥胖、老化、初潮早、绝经晚、未产妇和绝经后雌激素治疗使用等。虽然很多病例在子宫内膜癌的早期就被诊断出来,但其中有一小部分患者预后较差,且有较高的复发和转移率。找到与凋亡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来指示子宫内膜癌的预后非常重要。经过转录组芯片筛选基
人类身高是一种高度遗传的、典型的多基因性状,个体间80%的身高差异来自于遗传因素。学龄前儿童期(3-6岁)是个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该时期的发育状况将会影响个体的成年身高。学龄前儿童刚脱离母体的影响同时自然环境影响还并不显著,身高变化相对平稳,且该时期遗传因素的影响作用相对突出。研究学龄前儿童身高可以从个体差异中分离出遗传因素,并对其影响作用进行量化估计。相对于目前大量的成人样本研究,对学龄前儿童
研究目的: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约占肺癌总数的15%-20%,死亡率极高,5年生存率小于2%。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广泛期,而对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讲,化疗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但在治疗过程中,小细胞肺癌对化疗药物普遍出现耐药,肿瘤复发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新型药物的研发至关重要。近年来,靶向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中越来越受欢迎,但在小细胞肺
低氧是一种常见的肿瘤微环境,是大部分实体肿瘤的典型特征。肿瘤细胞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调节直接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例如上皮间质转化(EMT)等。上皮间质转化(EMT)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细胞发生发展阶段,其中低氧能够作为重要的诱导条件促进肿瘤细胞EMT进程。恶性肿瘤在快速增殖的过程中,为满足能量的供应需要转变代谢途径,以适应低氧等微环境,同样低氧环境也影响着肿瘤细胞的代谢重组。O-GlcNAc糖基化(O-G
随着β-内酰胺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得携带金属β-内酰胺酶(MβLs)基因的超级细菌几乎对临床上所有抗生素均产生了耐药性。由于MβLs能够在快速变化的选择性环境下进化并具有迅速适应底物偏好的能力,它们已成为公众健康的主要威胁。为了探索这类酶在应对抗生素选择压力时耐药性和抗药性的演变过程以及在该进化过程中发生的表型和基因型变化,本文以粘质沙雷氏菌B3亚类金属酶SMB-1为研究对象,通过微生物进化培养实
目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血红蛋白氧载体(Hemoglobin-based Oxygen Carriers,HBOCs)在临床中主要的不良反应之一,而病理状态下产生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可将亚铁血红蛋白(Ferrous Hemoglobin,Hb Fe2+)氧化成三价铁血红蛋白(Ferric Hemoglobin,Hb Fe3+),继而进入假过氧化物酶循环,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一种常见的机会致病菌,极易感染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从而引发多种疾病。群体感应(QS)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和耐药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主要包括Las、Rhl和PQS系统,控制着众多致病因子的表达。而邻氨基苯甲酸盐是铜绿假单胞菌中一种重要的代谢中间体,它与群体感应系统复杂交织在一起。Gnt R家族调控蛋白在细菌中普遍存在,它在细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