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氮浓度下螺旋霉素和铜绿微囊藻的相互作用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5420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常认为蓝藻暴发受到多种水环境因子调控,其中以氮营养为最主要的水环境因子。蓝藻的原核生物属性导致其对抗生素十分敏感。抗生素类污染物可能是调控蓝藻暴发的新兴环境因子。但水环境因子和抗生素对蓝藻的联合调控效应和机制尚未见报道。本论文选定螺旋霉素作为目标抗生素,选定水华蓝藻模式种铜绿微囊藻为目标藻种,选定氮作为目标水环境因子。通过7天曝露试验,研究不同氮浓度下铜绿微囊藻和螺旋霉素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和机制。在0.5~50 mg/L的氮浓度范围内,氮浓度(p<0.05)显著影响螺旋霉素对铜绿微囊藻的毒性。在氮浓度为0.5 mg/L条件下,螺旋霉素毒性最低。此时,0.1μg/L的螺旋霉素在藻细胞中产生了毒物兴奋效应。方差分析表明,氮和螺旋霉素这两个因素在调控藻细胞叶绿素a和蛋白质的合成、微囊藻毒素的合成和释放、ntcA及mcyB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氮通过调节藻细胞蛋白质合成,显著影响螺旋霉素对藻细胞的毒性(p<0.05)。叶绿素a、psbA基因和rbcL基因对螺旋霉素的响应,表明光合系统在螺旋霉素调控藻细胞生长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氮浓度显著调控(p<0.05)铜绿微囊藻对螺旋霉素的抗氧化应激及其对螺旋霉素的生物降解。在0.5 mg/L的氮浓度下,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上升可以有效减轻0.1和0.4 μg/L的螺旋霉素对藻细胞造成的氧化损伤,降低螺旋霉素的毒性和藻细胞中丙二醛的含量。在5-50mg/L的氮浓度下,0.4 μg/L的螺旋霉素抑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藻细胞中过氧化氢累积导致比生长速率显著下降(p<0.05),丙二醛含量上升。谷胱甘肽含量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上升,伴随着藻细胞对螺旋霉素的降解,表明可能与降解存在关联。铜绿微囊藻对螺旋霉素的7天降解百分比在8.9%到29.6%之间,降解百分比随着氮浓度上升和螺旋霉素浓度下降而出现上升趋势。根据发光细菌实验,0.1 μg/L的螺旋霉素在0.5 mg/L的氮浓度下,可以通过刺激藻细胞的生长和促进藻毒素的合成和释放,显著增强铜绿微囊藻的生物毒性p<0.05)。0.4 μg/L的螺旋霉素在5-50 mg/L的氮浓度下,通过抑制藻细胞生长、藻毒素的合成、ntcA和mcyB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了铜绿微囊藻的毒性(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氮条件下,治理铜绿微囊藻污染时需要去除共存的螺旋霉素污染物。
其他文献
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教育者、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思考、探究、解决自身与各教学要素诸方面的关系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ning to teach)与学会学习(learning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人类合成的能持久的存在于自然环境之中,对人类及其他生物造成伤害的有毒化学物质。由于人类的大量的使用这类物质,导致了全球环境的污染。又因为持久性有
摘 要:生物课程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怎样促进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怎样促使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物,主动探讨生物知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懈追求的目标。本文将从提升初中学生学习兴趣下手,提出对应措施,希望能够促进生物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教育;生物课程;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生物研究对当代生命与科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物研究的突破有利于增强国家实力。于民、于国、于整个世界都
【摘 要】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的发展,既要把握每个幼儿的时机,又要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幼儿教师要在掌握规范化语言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质,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使孩子们伴着我们的语言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幼儿 语言 环境  孩子的早期语言教育训练是有必要的,所以现在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表现方法明显高于过去。由此幼儿语言的发展将是启蒙教育中的必要课程。小班年龄小,怎样去培养呢
论文依托“北京市中心区水域水质改善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对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北京市中心区水域水质改善工程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水华防治综合示范和工程应
对服装上的中国元素进行分类解析,从服装的材料、造型、色彩、图案及款式和工艺上等要素上进行详细的阐述。试图通过中国元素的探讨,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民俗文化始终是甘肃小说描写的对象之一,这一写作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80年代:追求民俗文化描写的真实性。二、90年代:反思民俗文化存在的意义。三、世
【摘要】歧义现象在英语中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和句法歧义。歧义一方面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但另一方面若合理巧妙地运用, 可取得特有的积极效果。  【关键词】英语歧义 语音歧义 词汇歧义 句法歧义 积极效果  一、引言  Kess和Hoppe在其专著Ambiguity in Psycholinguistics中提出的“语言无处不歧义”的理论。任何语言都存在着歧义现象,英语这种重形而轻意的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为活动产生的大量硫酸盐、硝酸盐气溶胶及沙尘气溶胶等,在气团的作用下通过大气输送到近海和大洋上空。一直以来,西北亚的尘暴和东亚地区的污染气溶胶
通过对定西市农村化学教师现状的调查,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客观反映了当前贫困农村中学化学教师的整体水平,并对定西市农村化学教师的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存在的问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