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违背理论下言语交际有效性的研究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言语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媒介。交际的有效性取决于交际双方是否获得有效的交际信息以及满足了对彼此的期待。当交际的一方没有满足对方的期待,就会产生期望违背。在跨文化交际中,尤其是在交际双方彼此不熟悉时,这样的违背则更容易产生。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就是全面而且准确的研究影响交际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并能提出一些合理化的解决方法或者建议。当今社会,任何一种关系的建立和维持都离不开交际,而交际是否有效也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人际关系是否能长久健康的发展下去。因此,系统的开展此类研究对丰富跨文化交际有效性的内涵以及提高跨文化交际有效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项研究以Burgoon的期望违背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观察法和案例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基于对某医院患者就诊时与医务人员的对话为材料来源。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交际特点,以及对期望的违背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对跨文化交际有效性进行分析和总结,其次基于期望违背理论和医患之间的观察案例来分析期望在违背的情况下影响交际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最后在分析总结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交际有效性提出建议,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发现在人际交往中,交际双方对彼此话语的期待以及如何理解这种期待,也就是对期待是满足还是违背,直接影响着交际有效性;交际双方的文化差异、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受教育文化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交际有效性;基于此,作者提出了一些针对这几方面提升跨文化交际有效性的建议。
其他文献
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交际过程中,说话者(或笔者)按照语法、语义搭配原则和语用习惯搭配使用各种语言单位,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意图。听者(或读者)正确理解这些语言单
近年来开始学习汉语的阿根廷学生越来越多,2004年中阿最高层领导人互访以后就出现了中国热和汉语热。阿根廷到中国距离约为两万公里,两国的母语及文化的区别很大。虽然在阿根
本文对非现实范畴进行了研究,对非现实句的判断标准、语义分类、句法实现进行初步总结。通过研究发现,汉语中非现实范畴和现实范畴的句法表现在时态上存在差异,具体体现在以
在特定时期,将无偏旁做部首的字归在一部,就构成了杂部。杂部最早出现在唐代,到明代《字汇》时完全消失,杂部的形成及消失是辞书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但是以往的学者对杂部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简称SPOC)适应个性化、小群体教学需求,将其用于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是信息化时代和转型高校改革的必然要求。湖南文理学院在"市场营销学"
副词“还”有很多用法。近年来,国内关于副词“还”的研究主要从语义、句法和语用三方面对“还”进行研究。“还”的语义研究代表有赵元任(1979)和吕叔湘(1980)等人,他们都是
数字化媒体是人类传播媒介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主要指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传播媒体。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不仅依赖于艺术家的创意,更依赖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近些年来,数
在西方艺术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古典、现代、后现代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的思潮和艺术流派。古典的艺术流派有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等;现代派的有印象主义、纳比画派
中动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一直深受国内外语法界的关注,"NP+V起来+AP"结构作为汉语里典型的中动句结构,在汉语里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关于"NP+V起来+AP"结构的研究多
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问世后,在语言学界引起巨大争议,以往对关联理论的批判基本都是从宏观角度进行的,从微观上探讨关联理论的文章却很少。事实性假设是构成关联理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