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对小鼠生殖细胞结构和早期受精胚胎DNA甲基化的影响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black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哺乳类动物遗传过程中,DNA甲基化是一个重要遗传修饰的调控方式,在胚胎的整个发育过程之中,DNA甲基化在整个基因组的范围内经历了一个动态的重新编码的程序。而印记基因的主要功能是对胚胎的生长及其发育起到调节的作用,胚胎的印记功能发生紊乱则会导致胚胎发育异常甚至死亡。氟中毒引起的组织损害以及生殖毒性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在遗传毒性方面,氟对胚胎的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以及其对生殖系统所造成的致畸和致癌作用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DNA甲基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97]。氟及其化合物具有显著的遗传毒性,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晰。本研究采用小鼠饮用含氟水为动物模型,研究了氟对小鼠下丘脑、垂体、睾丸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以及早期胚胎中基因组DNA甲基化和印记基因DNA甲基化的影响,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探讨氟的生殖毒性。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氟对小鼠生殖细胞结构的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下丘脑、垂体组织、睾丸组织在氟处理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高氟组尤为明显。2.通过孕早期小鼠摄入氟对早期胚胎DNA甲基化的影响的研究,利用亚硫酸盐测序(BSP-PCR)技术并结合限制性酶切技术分析了孕鼠连续摄入高浓度氟后早期胚胎中印记基因的DNA甲基化动态变化。结果显示:氟对孕鼠早期胚胎H19的DNA甲基化水平氟处理组为8.17%±4.68%,而对照组为45.34%±5.60%下降明显,分析差异显著,氟处理组的Peg3的DNA甲基化水平为3.52%±0.56%,而对照组是4.08%±0.43%,两者无明显变化,分析差异不显著;氟处理组Kv DMR1的DNA甲基化水平是4.98±0.56%,而对照组为5.48.%±0.32%,无明显变化,分析差异不显著;氟处理组基因组代表基因LINE1的DNA甲基化水平是52.50%±7.39%而对照组为44.67%±7.61%,无明显变化,分析差异不显著,酶切结果与亚硫酸盐测序结果相符。表明孕鼠摄入氟会引发早期胚胎DNA甲基化的动态变化,其中DNA甲基化水平只有H19的变化最为明显,同时也发现氟对母本印记基因Peg3、Kv DMR1和LINE1的DNA甲基化产生波动幅度并不大。表明这个浓度的氟不足以干扰整个基因组DNA甲基化的稳定,只有印迹基因H19 DNA甲基化受其影响较为敏感。3.通过雄鼠摄入氟对早期受精胚胎DNA甲基化的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摄入氟的雄鼠与正常雌鼠交配后,早期胚胎中H19的DNA甲基化水平氟处理组为10.71%±3.54%,而对照组为44.38%±5.77%,下降明显,分析差异显著;Kv DMR1的DNA甲基化水平,氟处理组为63.89.%±11.72%,而对照组为5.48.%±0.32%明显升高,分析差异显著;Peg3的DNA甲基化水平氟处理组为95.89%±17.72%,而对照组是4.08%±0.43%升高明显,分析差异显著;LINE1基因DNA甲基化水平氟处理组是46.71%±6.89%,而对照组为44.67%±7.61%,无明显变化,分析差异不显著,酶切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雄鼠摄入氟会对早期受精胚胎中印记基因DNA甲基化显著影响,而不会对LINE1基因的DNA甲基化产生显著性影响。表明氟对雄性小鼠精子细胞的甲基化过程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使受精后的早期胚胎发育的基因甲基化水平发生显著变化。
其他文献
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培植特色文化产业,提高群众收入水平创新先进文化引领,厚植群众精神气象$$宁津县委、县政府把繁荣发展地方文化事业作为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重
报纸
<正>《传奇老字号》的发布,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创新、创造性转化意义深远而重大。众所周知,故宫是当之无愧的"中华老字号"。故宫博物院单院长说过:"过去,老字号对故宫
搞好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挥老教授、老专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开发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的重要意义
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就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实验设备合理化配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以期在职业教育的动态发展中,较好地为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实验设备配置进行定位。
本文着重分析北太平洋海面温度(以下简称海温)的功率谱和相关场特征.结果表明,在赤道东太平洋上,海温的演变表现出显著和一致的准3.5年振荡特点.这一特征振荡还能影响到其他
明代由于封建专制皇权极度膨胀,皇帝集政治、军事、司法权于一身,在明朝中后期便形成厂卫、太监干预司法的特色。厂卫、太监通过在审判监督权和最终裁决权方面侵夺三法司的司法
<正> 耳针疗法是以针刺耳廓的一定部位,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医疗方法。它是祖国医学针灸疗法的一部分,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过去由于反动统治阶级对人民健康的漠视,祖国医学
<正> 我院于1960年9月起,普遍开展了耳针疗法,并对其诊治机制作了初步实验观察,整理如下。一、疗效观察今年9—10月,我院共用耳针疗法治疗554例病人,今将其中记录完整的238例
创造力是创新的基础和发展知识经济的前提。台湾创造力教育政策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实验、地方启动、教育改革、成熟四个阶段。新世纪以来《创造力教育白皮书》的政策推动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