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型理论视角论英语心理使役动词的习得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dd_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英语心理使役动词为研究对象,采取理论对比分析和实证研究方法,利用二语习得中的迁移理论及认知心理学的原型理论,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学习英心理使役时的特点及困难进行分析论证。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常犯英语心理动词述语错误,同时我们发现大部分英语心理使役动词与相对应的汉语心理动词具有不同的语义和句法结构。语言迁移一直是二语习得领域的热门话题(SLA)(Ellis,1994; Odlin,2001)。Kellerman(1977,1979)指出语言的典型性可以用来预测语言迁移的发生。他认为被学习者感知为典型的语言项更容易被学习者迁移,而学习者不愿意迁移被感知为非典型的语言项。但是Kellerman的实验集中在研究同一语系间的迁移,而对于在不同类型间的迁移和心理原型的关系缺乏论证,目前国内关于两者之关系的实证研究缺乏,几乎还没有从心理原型角度对心理使役动词习得进行研究。 本文根据原形理论和使役动词特点,提出崭新的典型度转换模式(PDA),并试图运用于本文研究结果的分析当中。 本文研究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1)典型性可以预测英语和汉语这两种不同类型语言间的迁移吗? (2)中国英语学习者对worry类词的使役用法较熟悉,而对该类词的起始结构较陌生吗? (3)受汉语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多使用句法使役结构而较少使用词汇使役用法吗? 本研究以南京昂力学校二个高级口译培训班的74名学员为测试对象,利用上课时间做完四个有关英语心理使役动词的测试。第一个测试是翻译测试,旨在分析处于较高阶段的英语学习者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典型度的影响。第二个测试是对典型性和可迁移性的判断测试,意在分析典型性和迁移之间的关系。第三个测试是对英语句子的典型性进行判断。最后-个测试是对三十个句子中包含相关的使役词的句子进行语法判断。结果利用分析软件SPSS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典型性可以在两种不同类型语言间的迁移。(2)中国英语学习者对worry类词的使役用法较熟悉,而对该类词的起始结构较陌生。(3)可能受汉语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多使用句法使役结构而较少使用词汇使役用法。
其他文献
随着2008年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功举办和2010年即将举行的世界博览会的日益临近,中国和世界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特别是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紧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有共性
纳博科夫一生的著作涉及小说、诗歌、戏剧、传记、文学评论等,其中小说代表了他最高的文学成就。他的小说中明显表现出了文体越界,在跨文体写作日益兴盛的今天,对这样一位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