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杭州湾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及其优化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区域与城市一体化战略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城市群建设如火如荼,城市群旅游经济也逐渐兴起并不断寻求区域合作发展。其中,环杭州湾城市群作为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南翼和浙江省城市发展的引领者,近年来旅游经济发展不断升温。但随着区域旅游合作的逐渐深入与旅游需求多元化的要求,当前的旅游空间结构已经不能满足环杭州湾城市群整体旅游经济的大发展。因而,对环杭州湾城市群区域旅游空间结构进行合理分析,不仅能够为其旅游空间结构优化提供思路和决策依据,且有利于促进区域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和旅游协作能力,也有利于环杭州湾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为此,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概况与相关理论基础,在全面分析环杭州湾城市群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系统分析与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该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特征进行分析与优化研究,最后提出若干政策建议并概括总结主要研究结论。首先,本文就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研究方法及相关概念等进行阐述,并简要介绍研究区域的范围界定与发展现状,同时整合创新相关研究理论,为后文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其次,在阐述环杭州湾城市群旅游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对其旅游资源的数量、类型及等级结构的空间分布现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并结合旅游市场营销概况分别对其入境与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进行探讨;另外,从铁路、公路、航空及水运四方面对其旅游通道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且指出其旅游目的地空间布局现状存在的问题,为环杭州湾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再次,结合环杭州湾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的目标与原则,分别对其旅游资源、旅游客源市场、旅游通道与旅游目的地进行优化研究。通过对其旅游资源的重组优化,将重点构建以乡村旅游、工业旅游、海洋旅游、都市旅游、运动休闲旅游、生态养生旅游、文化体验旅游为主的七大特色旅游区,打造国家级精华旅游线路与本土精品旅游线路相结合的品质旅游线路,培育具有本土优势的五大核心旅游产品;对区内入境与国内客源结构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分层次、有重点地开拓客源市场,并从区内外联系、特种旅游、都市旅游与旅游专线建设等方面对其旅游通道进行合理优化。同时,结合相关空间结构理论,构建了“双核结构”模式下的区域旅游中心地等级体系,形成以杭甬为核心的主双核与杭绍、甬舟、嘉湖为副双核的旅游城市组合,并划分四级区域旅游城市增长极等级体系。另外,按照“两核四圈七轴带”的空间构想对环杭州湾城市群旅游目的地空间格局进行优化升级。最后,分别从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快区域旅游协作步伐三方面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贸易保障措施被称为是国际贸易的“安全阀”。相比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制度是一项针对公平贸易的贸易救济制度。它减轻贸易自由化对一国经济所带来的冲击,加快了贸易自由
<正>为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师德建设和课程改革实践,总结经验,进一步提升相关理论水平和理念境界,提高教师的实践与
<正>尽管在我国要真正实现军官职业化还有一个较长的过渡期,但不可否认的是,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军转安置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对部队建设和军转安置工作都有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 (As2 O3 )对肝癌细胞系BEL 74 0 2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并观察不同应用途径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观察As2 O3 作用后肝癌细胞的形态学改
近年来,国内外上市公司频频发生财务舞弊案件,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这些舞弊案件的发生无一不暴露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节薄弱、内部控制制度失效等问题。鉴于此,美
大黄鱼为我国特有的海水养殖鱼类,但与野生大黄鱼相比,养殖大黄鱼出现皮肤黄色特征模糊、肌肉风味退化和肉质松散等品质下降问题。本研究以野生大黄鱼为评价标准,定量比较养殖大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演进,跨文化领导已然成为全球化时代的领导关键词。但由于跨文化智商的不足、跨文化领导风格的差异、跨文化思维的冲突、跨文化沟通的障碍以及跨文化激励的
本文基于黄河三角洲及莱州湾多年历史资料,以水环境动力学模型(MIKE3)为基础,建立起一系列沉积动力模型。通过实测资料对模型的率定与验证,模拟了1976年黄河改道清水沟流路以来,河
<正>课题分析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政治史模块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程标准要求是:"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本课主要介绍了
教育民主化的深入发展,推动教育研究者对教师教育研究的关注。教育的人本化要求转变仅研究教师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观点,逐渐转向对教师感性面的探求,将教师视为“肉体与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