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码使能的无线自组织网络中防污染攻击及其策略优化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na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传统的存储转发模式不同,通过允许中间节点对收到的数据进行合并,网络编码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网络的带宽效率、增加网络的吞吐量、降低节点的能耗、改善网络的负载均衡以及提高网络的鲁棒性。无线传感器网络具备分布式、拓扑动态变化、节点资源受限等特点。因此,随着网络编码,特别是实用网络编码技术的发展,将其与无线自组织网络结合,从而提高无线自组织网络的能效、吞吐量、鲁棒性等性质,具备极高的研究意义与应用价值。
  然而,在带来上述优点的同时,网络编码对数据进行融合的性质也带来了一个严重的安全威胁:污染攻击。在网络编码使能的通信系统中,一旦某个参与通信的中间节点受到了污染攻击,会将污染数据与合法数据进行混合并发送给下游节点,导致下游节点也被污染,从而进一步造成污染在网络中的大面积扩散。现有的防污染攻击方案主要包含三类:基于信息论的方案、基于密码学的方案和污染节点定位方案。基于信息论的方案只能在目的节点通过纠错来提供有限的被动防御,致使中间节点浪费大量的能量和带宽资源转发无用的污染数据,不适用于资源有限的无线自组织网络。基于密码学的方案虽然可以在中间节点实现污染数据的检测和过滤,但是计算复杂度较高,且会带来额外的延迟、能量消耗等开销。另一方面,现有的污染节点定位方案也存在诸多弊端,使其无法直接应用于无线自组织网络。考虑到无线自组织网络有限的资源,需要针对污染攻击研究最优的防御策略,即在可行的防污染攻击安全机制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使用该机制的最佳策略,从而实现防御效果与开销之间的最优均衡。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进行了“网络编码使能的无线自组织网络中防污染攻击及其策略优化”这一课题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与主要贡献如下:
  (1) 首先,针对实用网络编码中数据分代传输的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隐私保护的同态签名方案,使得中间节点可以分布式地检测并过滤污染数据。该方案基于循环群中离散对数问题的困难性假设,通过在信源节点对数据包内容和代标识符同时计算一个同态签名,实现了在无密钥更新下的防代间污染攻击,大大降低了现有方案中由密钥更新带来的高昂通信开销。同时,通过对数据包的编码向量加密,本文提出的方案还以可以忽略不计的计算开销实现了对窃听攻击的抵御。
  (2) 其次,针对无线自组织网络资源受限的特点,以及同态签名方案带来的额外开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博弈论的防污染攻击统一资源配置框架。在实际的无线自组织网络中,并不是需要每一个节点都被部署为防御节点,即可以检测并过滤污染数据 的节点。例如,在一个规模为50个节点的网络中,当污染攻击节点只有1个时,部署少数 (例如 10 个) 防御节点就已足够。过多的防御节点不仅对提升防御效果没有帮助,且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 (假设防御节点的经济成本高于普通节点),还会导致不必要的资源开销。因此,如何制定最优的防御资源配置策略,从而针对特定的网络规模和攻击规模,部署合理数量的防御节点,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论文在博弈论的理论基础上,针对污染攻击问题,在攻击者和防御者之间建立二人战略博弈模型,并合理构建双方的效用函数以代表各自的利益。效用函数综合考虑了防御者的防御效果和资源开销,因此通过最大化自身的效用函数,防御者可以最大化自身利益,制定最优的防御资源配置策略。
  (3) 然后,在上述防御资源配置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防污染攻击安全策略优化方法。具体而言,通过上述防御资源配置优化的研究,可以得出针对一定的网络规模和攻击规模,需要在网络中配置多少防御资源,即部署多少防御节点。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合理利用这些防御资源,即应该将这些防御节点部署在哪些位置,才能实现防御者的效益最大化。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博弈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防御者的防御策略优化研究。首先建立攻防双方之间的博弈模型,并构建双方的效用函数,然后通过求解防御者效用函数最大化的优化问题,求解最优的防御策略。然而,所得的优化问题为非凸优化问题,且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加,优化问题的搜索空间急剧增加。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模拟退火算法的基础上,针对模拟退火算法随机产生新解导致的收敛速度过慢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解迭代方法,从而大大加快了搜索算法的收敛速度。通过实验对比表明,相较于现有的方案,本文提出的方案能实现更好的防御者效用函数,且具备更少的运行时间。同时,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在很少的迭代次数下收敛至一个足够接近全局最优解的次优解,表明该方案非常适用于短会话的数据传输。
  (4) 最后,本文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污染攻击节点识别方案,且在此基础上结合博弈论提出了防御者识别策略优化方法。无论是基于信息论的方案还是基于密码学的方案,都只能实现针对污染攻击的被动防御,而更为有效的方法显然为识别出网络中的污染节点,并将其隔离,从而彻底断绝污染数据的源头。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上述提出的同态签名方案的基础上,结合节点信誉机制,提出一种半分布式的污染节点识别方案。该方案在防御资源受限且攻击节点具备伪装正常节点的能力时,仍然能实现极高的识别准确率。该方案可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污染检测阶段和节点识别阶段。在污染检测阶段中,网络中防御节点分布式地对数据包进行污染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计算其邻居节点的信誉值,污染检测检测阶段结束后所有防御节点将其所的节点信誉值上传至中心控制节点,由后者根据所有节点的最终信誉值来识别恶意节点。实验对比表明,相较于现有的污染节点识别方案,本文提出的方案在识别准确率和有效吞吐量方面均占据优势。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结合博弈论,提出了防御者的最优识别策略求解方案。
其他文献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无人机依靠其成本低廉、操作便捷、机动性强和易于生产的优势将应用领域拓展到军事、农业、物流、摄影、测绘和救灾等各行各业。为适应无人机日益复杂的应用场景,无人机通信系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本文对无人机多路并行传输技术进行了研究,设计并实现了具有数据传输速率高、通信距离远、抗干扰性能强和数据准确率高等优势的无人机多路并行传输系统。本文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  1. 根据无人机多路
学位
为了给快速增长的网络设备提供无处不在的连接并且改善服务质量,无人机(UAV, Unmanned Aerial Vehicle)辅助通信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一方面,无人机较高的飞行高度提高了无人机与地面设备建立视线(LoS, Line-of-Sight)链路的概率,这将带来更高的信息传输速率、更低的时延等性能提升。另一方面,无人机的移动性便于其根据动态网络部署灵活地调整自身位置,从而获得网络性能的优
工业物联网能够有效提升工业生产效率,近些年受到研究人员与工程师的广泛关注。工业物联网的实现对于通信系统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包括:高可靠性,低延时性和高安全性。传统的工业场景利用有线电缆连接各工业设备,能够满足工业物联网对于通信系统的严格要求。但是无线技术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是工业物联网发展的趋势,能够带来诸多益处:成本较低,长期稳定性高和适用于有线电缆难以连接的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技术给工业物联网系统
学位
目前,第五代移动通信(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5G)已经进入商用阶段,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技术可以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吞吐量和频谱效率,因此成为5G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新型无线通信场景的不断涌现和终端设备的海量接入,移动数据流量呈爆炸式增长,传统的MIMO接收机遇到了信道
学位
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用户终端数量急剧增加,移动业务需求不断增长,这对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和传输能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传输在基站侧配置大规模天线阵列,可以有效提高系统频谱效率和传输能效,是当前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大规模MIMO无线传输性能依赖于信道状态信息的获取,然而实际系统中存在瞬时信道状态信息获取困
学位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应用需求的持续发展,无线通信的速率需求和终端连接数需求呈现指数增长。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 MIMO)技术因其能够显著提高系统的功率效率、频谱效率、速率容量以及用户终端容量,成为新一代无线通信的核心技术。本文针对大规模MIMO随机型接入场景,研究了大规模MIMO随机型接入系统中码本调度和多用户检测技术。  首先,针对信号
学位
2019年是5G商用元年,随着5G的商业部署,对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业已展开。6G的研究亟需突破性的创新技术来应对硬件成本、系统能耗、频谱效率等多方面提出的新挑战。可编程超表面作为一种新型的人造电磁表面,因其可以实现独特的电磁物理特性,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随着超材料和微电机系统的发展,可编程超表面通过外部信号控制,能够对电磁波的幅度、相位等电磁参数进行实时操控;同时,通过编码调控的方式可
学位
由于高频宽带等优点,毫米波频段在5G移动通信和雷达等应用方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近年来CMOS工艺的发展,其在集成度、成本和功耗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未来,采用CMOS工艺实现全集成无线通信、雷达系统是一种发展趋势。作为无线收发机的重要模块,锁相环频率合成器电路对实现全集成收发机至关重要,其性能直接影响系统性能。因此,本文面向毫米波通信及雷达应用,基于CMOS工艺,重点研究毫米波锁相环频率合成器
作为移动通信的空口技术方案之一,联合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的比特交织编码调制(LDPC-BICM,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d Bit-interleaved Coded Modulation)系统凭借强大的纠错能力、逼近香农限的传输性能以及高效灵活的方案实现等优势而备受关注。目前,LDPC-BICM亟待解决几种典型应用场景带来的严峻挑战,诸如异构系统的脉冲干扰、模拟前端
学位
随着近几年道路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各类交通违章行为的频发给交通监管机构带了巨大的压力。基于深度学习的车辆行为视频系统可以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有效的监管路况,对不同的违章行为及时反馈上传,达到提高监管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的目的。本文针对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车辆识别、车辆违章及其他车辆行为的判定等核心功能及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并完成系统实现。  本文研究的基于深度学习的车辆行为视频识别系统是基于监控球机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