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白细胞黏附分子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调控microRNA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i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  本研究采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胃癌及癌旁的正常组织中ALCAM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同时,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与 ALCAM的表达调控相关的miRNA,以进一步探讨其参与胃癌发生发展的机制。  方法:  1.选取胃癌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距癌肿5cm以上)标本50对,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ALCAM的蛋白表达水平,并选取其中27对标本,应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LCAM的mRNA表达情况。  2.按照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病理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对胃癌病人进行分组,通过组间对比分析ALCAM表达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3.利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MiRanda、TargetScan)预测与ALCAM表达调控相关的miRNA。  结果:  1.qRT-PCR结果显示:与配对癌旁正常组织相比,68%(18/27)胃癌组织ALCAM的mRNA相对表达量呈高表达(倍数范围1.13-5.31)。胃癌组织ALCAM的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配对癌旁组织(中位表达量0.062vs0.033,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 ALCAM的 mRNA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但胃癌组织中ALCAM的mRNA表达与性别、年龄、TNM分期及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  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LCAM有胞浆染色和胞膜染色两种阳性表达模式。胃癌及癌旁组织胞膜ALCAM染色阳性的比例分别为46%(23/50)及32%(16/50),差异显著(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胞膜ALCAM阳性率(56%)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28%),差异显著(P<0.05),但ALCAM胞膜阳性染色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分级及TNM分期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ALCAM胞浆染色阳性率(26%)与癌旁组织(20%)无明显差异性(P>0.05)。  3.应用MiRanda、TargetScan2个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调控ALCAM表达的微小RNA进行预测。用TargetScan软件预测发现ALCAM其3 UTR端有miR-9、miR-192、miR-215基因结合位点, MiRanda软件也预测出ALCAM基因上有miR-9基因结合位点。由此推测,ALCAM可能为miR-9、miR-192、miR-215的靶基因。  结论:  1.胃癌组织中ALCAM的mRNA和胞膜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且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分级及TNM分期无关(P>0.05)。  2.应用 MiRanda、TargetScan2个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调控ALCAM表达的miRNA进行预测,发现ALCAM可能为miR-9、miR-192、miR-215的靶基因。ALCAM在胃癌的高表达可能与miRNA调控异常相关。
其他文献
左室重构包括心肌细胞形态、结构及数量分布的改变,细胞外间质含量、种类分布的改变,心肌实质/间质比例失衡和心室形状结构的变化。心室重构是心衰发生和恶化的重要原因。心
食用菌零售渠道冲突是食用菌生产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通过介绍食用菌零售双渠道共生模式,并基于云生态系统,分析了其零售共生关系,提出食用菌双渠道零售的定价策略.
目的:本研究通过手术建立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并于脊髓损伤早期全身应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伤区脊髓组织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神经细胞凋亡进行检测,并对其神经保护的可能机制加以探讨,为临床应用EGb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方法:先采用改良Allen打击法建立T_9脊髓中度急性损伤模型,将实验动物以4%戊巴比妥钠(40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按照改良Allen
新冠肺炎疫情对食品行业的发展打击巨大,尤其是线下企业和餐饮行业.在形势严峻的市场环境中,食用菌企业要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就需顺势而为,转变传统的营销手段,探索多元化的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