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蓝冠噪鹛(Garrulax courtoisi)繁殖生态及种群生存力分析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871655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蓝冠噪鹛(Gurralax courtoisi)是 IUCN列出的极度濒危物种,其繁殖期活动基本限于婺源县境内河流附近的村落风水林中。2016年5月-6月,采用无线电遥测法对其繁殖期活动范围进行了调查,采用了最小凸多边形法(MCP)和核心密度估计法(KDE)两种方法对蓝冠噪鹛繁殖区的活动区进行了计算。2012年至2017年4月-6月,对其婺源境内主要繁殖小群的繁殖情况(窝卵数,雏鸟数,繁殖成功率等)进行了调查,根据本研究结果,并搜集相关近缘物种资料,采用采用VORTEX9.99模型对其种群生存力进行了分析,评估种群的灭绝风险,预测种群未来50年内的变化趋势,通过模型预测了不同条件下蓝冠噪鹛种群的变化情况,并评估各参数对其灭绝趋势的影响程度。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蓝冠噪鹛种群数量逐年有所上升,2017年为334只。窝卵数为3.7±0.7(n=29),雏鸟数1.4±0.4(n=23)。⑵蓝冠噪鹛的在繁殖期活动区稳定,活动面积偏小,平均活动区大小为0.1096 km2,繁殖期为集群繁殖,同个繁殖群各个个体之间活动区具有很明显的重叠现象,没有明显的领域。⑶蓝冠噪鹛会与乌鸫、丝光椋鸟等共同防御入侵者,松鸦、红嘴蓝鹊会入侵蓝冠噪鹛巢域。繁殖期,蓝冠噪鹛面临的主要捕食者为蛇类和赤腹松鼠。由于靠近居民区,猫狗等宠物对于出飞雏鸟具有一定的威胁。⑷PVA结果表明:蓝冠噪鹛种群在未来50年灭绝的概率是41%。模拟实验显示死亡率升高至40%,蓝冠噪鹛种群未来50年的灭绝概率达到100%。不同的有效繁殖年龄对于种群数量影响也很大,性比的偏倚程度会影响种群灭亡时间。⑸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为蓝冠噪鹛的就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基因治疗有望成为治疗癌症等疾病的有效方法,基因治疗获得临床应用的关键是高效递送基因药物的载体材料。作为非病毒基因载体的一种,聚阳离子能够有效的避免酶解并促进细胞摄取。虽然许多聚阳离子在很多方面表现出较低的免疫原性、制备简单以及成本低等优点,但是较低的基因转染效率仍然是基因治疗的瓶颈。为提高基因递送效率,采取了许多种化学修饰的方法。本研究我们利用PVP具有协同递送基因药物的性能及PDMAEMA的递送
乐果(Dimethoate,DM)是目前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有机磷农药之一。的健康与生存。有机磷农药对人类影响最大是大脑,目前已进行大量科学研究,并有详细的研究报道,但对水生
本文以电喷雾质谱为检测手段,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溶剂等对L一羟脯氨酸在三氯氧磷辅助下的成肽反应,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肽链长度并无明显变化,仍以二肽为主,且反
本文研究一种新型反应器一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submerged circulative impinging stream reactor,SCISR)中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状况。是该反应器开发应用的基础性工作。 实
作为后基因组时代的主要任务之一,非编码区的功能研究是当今的热点研究领域。为了更进一步揭示非编码区的功能,本文通过对人类组织特异性基因的非编码区信息(如选择性启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