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研究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llq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国城市化浪潮的推进和北京市经济形势的发展,北京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大,机动车保有量连创新高,城市交通供给难以与交通需求保持平衡,市内交通拥堵问题日益明显,严重地影响到市民的生活、工作和出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稳健增长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了文献调研法、总结归纳法、数据统计法和经济计量模型等研究方法。首先,本文阐述了交通需求管理的涵义、层次及针对于不同层次的具体措施,认为交通需求管理应当关注研究区域合理或可持续的综合交通系统结构,并通过各类政策措施引导人们理智地使用优先的交通资源,从而使交通系统达到一种安全、高效的平衡状态;在此涵义的基础上,交通需求管理可以分为城市战略总体规划层、城市总体规划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层、交通监控和组织管理层四个层次,并针对不同的层次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其次,本文对交通需求管理的必要性进行理论分析,主要运用到了当斯定律,供给、需求与均衡思想,准公共物品具有外部性,博弈论里的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等理论。再次,本文总结梳理了交通需求管理在国内外的应用,涉及到美国、日本、新加坡、上海、香港、温州等地方的交通需求管理案例。第四,本文从实际出发,论述了北京市的交通现状,并分析了北京市交通拥堵的现实原因,认为北京市的交通拥堵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复杂问题,一方面北京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交通需求迅速增加,同时北京市由于自身城市历史特征导致的交通路网结构不合理,以及交通设施不完善和交通管理水平有限等原因,使北京市的交通供给能力受到限制,从而导致了城市的交通形势严峻,交通拥堵日益严重;回顾了北京市已经采取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最后运用北京市交通运行数据,对2008年7月北京市出台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主要为尾号限行和错时上下班政策)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结论:(1)以2007年至2010年的数据来看,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此次采取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将交通拥堵状况有效地降低了一个梯度,降低幅度约为2.6个交通运行指数。(2)结合VAR模型的结果和相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此次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在短期内能够较好地影响居民的出行行为,在短期内可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率。但是,长期来看,此次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对交通运行和公共交通出行率并不能长期保持正效应。本文的创新点首先在于利用北京市交通运行数据,对2008年7月实施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主要为限行政策)效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至今还未出现过对这段时期的实证分析;其次在于本文在交通需求管理效果定量分析过程中,引入虚拟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并通过建立VAR模型,动态地定量分析了交通需求管理措施与交通运行、公共交通出行率、汽车保有量等众多因素相互作用和结果,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了探索。图45幅,表15张,参考文献45篇。
其他文献
高校是进行青春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对大学生进行青春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性生理、性心理和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水平。生殖健康是指"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过程
风荷载是大跨度桥梁构思及设计中需要仔细考虑的因素。现代桥梁的跨度不断增加,使得结构更容易在风荷载作用下发生包括颤振、抖振和涡激共振在内的各种振动。现在,风洞试验已经
亚当·斯密美德论的提出是为了构建社会道德原则,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感,我们现在处于社会转型期,即将到来的高度的商业文明对我们社会的伦理道德带来了挑战,为了在利益面前把持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新线不断建成并投入运营,这不仅增加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也使轨道交通的运营组织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因此,新线引入的问
风电功率预测对电力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精确的预测可以降低风电并网带来的冲击,提高风电渗透率,增强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由于风电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加之我国风电场所处地
随着轨道车辆的高速现代化发展和对控制网络可靠性、安全性及实时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多功能车辆总线MVB已成为当代车辆的通信总线标准,它与绞线式列车总线WTB构成TCN网络的两
<正>于仁祝,字雍鉴,号永法堂主人。山东文登人。先后毕业于山东莱阳师范美术专业、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2010年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铁生山水画工作室,专门学习传统山水画
校企合作系统是人-机-环境相互交融的复杂系统,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等特性。以往关于校企合作形成机理的研究多侧重于理论层面,尤其较少将其放在校企合作复杂的大环境下来考虑
近几年来,国有单位的高工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和学者们也开始对国有单位工资体制改革路径进行探索,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不过从已有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研究
运用多功能试验机首次开展岩盐非连续疲劳试验,研究了时间间隔作用下的岩盐的力学特性(包括变形和弹性常数)的演化规律。试验结果显示:(1)与常规疲劳情况不同,间隔疲劳过程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