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蚕丝是一种性能优越的天然材料,在传统纺织领域应用历史悠久,在现代材料、医疗、健康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弥补蚕丝固有的缺陷、赋予蚕丝新的性能,拓展蚕丝应用领域,研究者不断探索着对蚕丝进行改性。常见的改性手段有直接针对蚕丝的物理、化学方法,有针对蚕体的生物工程方法和养蚕添食法等。其中生物工程方法以导入外源基因或敲除固有基因的方式,从源头上改变蚕和蚕丝的特性,有望实现一劳永逸,低成本、高效率生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蚕丝是一种性能优越的天然材料,在传统纺织领域应用历史悠久,在现代材料、医疗、健康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弥补蚕丝固有的缺陷、赋予蚕丝新的性能,拓展蚕丝应用领域,研究者不断探索着对蚕丝进行改性。常见的改性手段有直接针对蚕丝的物理、化学方法,有针对蚕体的生物工程方法和养蚕添食法等。其中生物工程方法以导入外源基因或敲除固有基因的方式,从源头上改变蚕和蚕丝的特性,有望实现一劳永逸,低成本、高效率生产改性蚕丝,是近年备受关注的蚕丝改性方法。基于piggybac(PB)转座子的外源基因导入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家蚕转基因方法。本实验室以PB转座子为载体成功构建了含有棒络新妇蛛MaSp1蛋白基因的转基因家蚕(RES)。在长期的继代培育中发现了红色复眼报告性状丢失,表现白眼性状的家蚕个体(WES)。为了验证报告性状丢失对转基因家蚕及茧丝的影响,本研究在基因水平、蛋白质表达水平和蚕丝纤维材料等水平进行了追踪。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丢失报告性状家蚕个体的基因检测与遗传分析实验分别设计了MaSp1基因和PB转座子的引物,以RES、WES家蚕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反应。回收扩增产物进行T载体克隆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在WES家蚕基因组中MaSp1基因已经丢失,PB转座子的L臂丢失而R臂部分存在。RES家蚕基因组中MaSp1基因和PB转座子完好无损。这表明在WES家蚕体内发生了外源基因的再转座行为,暗示PB转座子作为家蚕转基因载体并非完全稳定,存在再转座的风险。进一步的杂交实验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基因丢失导致的白眼性状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在以往的家蚕转基因研究中往往关注转入基因的顺利表达与否,缺乏对外源基因遗传稳定性的跟踪。本项研究首次发现并跟踪了PB转座子在家蚕的再转座行为,为完善基于PB的家蚕转基因技术提出了一个重要研究方向。(2)基因丢失对家蚕生长发育和茧质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分别饲养了RES和WES家蚕,调查分析了两种家蚕的五龄蚕逐日体重变化、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茧丝直径,以及茧丝拉伸应力、应变等力学性能。结果显示,与RES相比,WES家蚕发育经过延长了1.5天,五龄前期体重增长较慢后期较快,整体体重较重。WES家蚕茧层率和茧丝纤度分别比RES降低了0.9个百分点和11%。现有研究中极少涉及对转基因蚕的生长发育的详细追踪,更无基因丢失对家蚕影响的研究报告。本研究首次跟踪到转基因家蚕中外源基因的丢失显著影响蚕体生长发育、茧质和茧丝纤度等生产性状,在转基因蚕品种育种中应当高度重视。(3)生物改性茧丝及其再生蚕丝蛋白膜性能探究本研究生物改性的目的是在家蚕丝腺中表达外源蛋白,以期获得具有外源蛋白性能的新型蚕丝,报告性状的丢失是否伴随改性蚕丝的组成和性能的改变至关重要。实验以RES、WES蚕茧为材料,以普通蚕茧为对照,检测分析了茧丝、丝蛋白膜的结构和性能。结构分析结果显示未脱胶样品中RES蚕丝的β-折叠含量比WES高4个百分点,脱胶样品中RES蚕丝的β-折叠含量明显低于WES。力学试验结果显示,未脱胶RES蚕丝断裂应力大于WES,脱胶RES蚕丝断裂应力远小于WES,脱胶与未脱胶RES蚕丝的断裂点应变均略大于WES。推测位于丝胶层的外源蜘蛛丝蛋白随着脱胶操作与丝胶一起损失,导致了茧丝上述结构和性能的变化。TG结果显示RES蚕丝起始分解温度较WES高3-5oC。紫外照射结果显示RES蚕丝比WES蚕丝更能耐受紫外照射。RES蚕丝蛋白膜的断裂点应力可达到18.65±0.98MPa,优于WES和对照组,且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能。甘油共混可以提高蚕丝蛋白膜的韧性,RES蚕丝蛋白膜的断裂伸长率提升尤为明显。在丝胶中引入外源蛛丝蛋白对茧丝和丝蛋白膜结构改善和性能提升有明显的贡献,这为拓展蚕丝及其蛋白在材料、医用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近年来,定向改造基因组DNA序列的基因编辑技术为推进生命科学领域基础研究提供了巨大动力。基因编辑主要包括锌指核酸酶(ZFN)、类转录激活效应因子核酸酶(TALEN)和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三类技术,其中CRISPR/Cas9技术因具有操作简单、覆盖度高、脱靶率低等优势,迅速成为基因组编辑的主流技术并得到广泛应用。全基因组的功能分析是当前科学研究的主要趋势,基于Cas9蛋白的编辑
植物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产生种类丰富、数量不一、结构与生理功能各不相同的代谢产物,它们不仅是植物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必要物质基础。得益于质谱分析技术的进步,代谢组学经二十余年的发展,由分析化学逐步成长为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系统生物学的新分支,近年来已经成为植物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并在水稻、玉米、小麦、番茄、油菜和拟南芥研究中体现出极强的实用性。桑树
国际主义思想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通过列宁走向成熟。列宁通过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给予了国际主义一个广袤的实践场地,其国际主义思想反映在俄国革命、建设等方方面面。研究列宁国际主义思想是对反思俄国和我国建国以来的国际主义政策以及对新时代我国的外交思想的创新有重要意义。列宁国际主义思想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基础上丰富和完善的。从理论层面的动因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将国际主义理论化系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与人们日常生活的高度融合,网络不再纯粹地只是信息传递的工具,而是成为了各种社会思潮、各种民意诉求的集散地,成为了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成为了意识形态风险的策源地、扩散器。而当下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加速了世界大变局的演进,世界逐渐步入动荡变革期,各种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显著增加。尤其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任何一个不起眼的议题经由网络舆论的助推都会引发一场“舆论风暴”,使得社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先驱列宁一生致力于俄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他立足俄国实际情况,积极投身于创办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报纸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形成了系统而丰富的党报思想。列宁的党报思想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确的价值导向、科学的理论内涵、严密的内在逻辑以及与时俱进的精神特质决定了它不仅在俄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对当今的党报工作具有重要
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关头,我党肩负着十分艰巨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治理任务,也面临着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复杂因素。全面从严治党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和国家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难题。列宁从严治党思想是关于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党的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列宁带领布尔什维克
莫高窟龛楣图案作为敦煌图案的一个重要类别,不仅是我国古代的装饰艺术遗产,也是莫高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出现在北朝(北魏、西魏、北周)和隋代窟室中,初唐少量遗存,之后逐渐消失。作为一种装饰图案,其在构图组织和造型组合上都呈现出独特的巧妙性和协调性,不仅可以装饰石窟建筑、雕塑和壁画,还可以借鉴与应用于现代家纺设计的图案之中。在家纺设计中,龛楣图案作为一种传统的新兴元素,其应用不仅可以打破传统的审美
中国共产党在不懈奋斗与探索的百年历程中,逐渐形成了重视党的政治建设的优良传统。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世情新趋势、国情新变化、党情新特点,就党的政治建设多次发表了重要讲话,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当前一个值得研究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政治建设的重要时期之一。当时,中国共产党从事关生死存亡的战略发展高度看待党的政治建设,针对党内政治存在的种种问题和
棉织物穿着舒适、透气性良好、机械性能出色,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但其对细菌的良好吸收会造成疾病传播、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十分有必要对棉织物进行抗菌整理。目前的抗菌整理剂中,卤胺抗菌剂因结构独特、可高效快速杀死细菌受到广泛研究,但严重受紫外线影响,抗菌性能不够持久;席夫碱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广谱生物活性的抗菌剂,且发挥抗菌功效不受紫外线影响。在卤胺制备中引入席夫碱,合成新型复
黔西北地区位于我国乌蒙山区,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使得分散于崇山峻岭之间的黔西北各少数民族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社会发展环境中,其传统纺织机具与技艺也因此得以延续至今。原始社会使用植物纤维的绳索和纺纱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先民自“不织不衣”“而衣皮苇”至“妇织而衣”,传统织机因生产生活需求而产生,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伴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伴随人类文明的进步而更加丰满。本研究以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