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制度的变迁,特别是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的经济、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这种变迁也引起了山东埃沟村的社会变化,其中最重要的现象是农民流动比率提高。在制度制约松动的情况下,农民的内在能动性得到较多的释放,他们纷纷做出外出打工的家庭决策。“丈夫外出,妻子留守”的分工模式选择,使得农村留守妇女家庭成为山东埃沟村重要的家庭形态。在这一决策之下,留守妇女家庭成员如何积极调适和建构家庭关系,这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包括导论、家庭结构的演变、农村留守妇女家庭关系的调适、农村留守妇女家庭网络关系的拓展、理论总结与思考等五章内容,并以附录的形式节选了部分访谈对象的记录。
本文的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交代了问题的研究缘起和选题意义。在对以往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对象、概念和理论视角,并对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进行说明,对研究地点进行介绍和交代。
第二章主要论述农民外出打工决策的实践过程、埃沟村的基本情况、农民外出的模式选择。
第三章主要分析农民外出打工后,家庭成员之间如何调适和建构适应于外出打工决策的家庭关系。在夫妻关系上,“男外出,女留守”的决策改变了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总体上夫妻关系良好、各司其职,但也不免发生小冲突。在亲子关系上,父亲对子女的教育和社会化十分重要,父亲的长期“缺位”必然对留守子女产生影响。
第四章主要分析农民外出打工后,留守妇女如何建构家庭网络关系。由于丈夫外出导致留守妇女面临一系列困境,不得不寻求外界支持,即通过家庭网络关系来解决。在丈夫外出后,留守妇女策略性的重新建构婆媳关系、亲属关系和邻里关系这三种最重要的关系资源。
第五章是本书的理论总结和对策思考。在急剧的社会变迁中,后来的学者赋予“差序格局”理论以新的内涵,同时对因外出务工引起的农村留守妇女家庭关系问题,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