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社区建设实践探索——以南通城市社区为例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ve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社区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人居环境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南通城市社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生态社区建设的目标和实现途径。   研究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态社区建设的概念界定和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社区的体系构成,即生态社区包含自然环境、社会支持和社区文化三个指标系统,以及指标体系下的十个生态度。二是探讨南通市生态社区建设的历程,包括南通市生态社区建设的目标、建设的原则、具体实践举措、取得的初步成果和促进其发展的动力因素。三是南通市社区生态现状的调查。对南通市有代表性的老中新三个社区进行实地考察,对其生态现状进行逐一分析,进而归纳出南通市社区生态现状的整体水平和局部社区间的差异,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与缺漏。四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南通生态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最后是小结和对生态社区建设的前景展望,阐明生态社区建设目标的实现虽有曲折但并不遥远。
其他文献
资源型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它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全国区域的经济健康和协调发展,特别是在当今提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资源型地区
身体,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同时,身体也是存在的表现形式之一,是社会建构的产物。然而,长期以来,身体却被归属为医学、生物学、解剖学等自然科学理所当然的研究对
乡村旅游对我国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和农业产业升级有重要意义,但是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互动形式多样,互动关系复杂,往往伴随着矛盾和冲突。虽然矛盾和冲突不是
目前,我国大学生有着充裕的闲暇时间,休闲生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能否完整、全面、健康地发展自己,甚至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由于受到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人们在信仰上必然也存在着差异,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和天主教五大宗教是我国的主导宗教,同时它们也构成了我国宗教场域的主体框架
本文将“力”(即可以驱动或调整行动或心理活动并对人际交往中的距离和阶段起到指向性的动力或力量,可分为引力和斥力)作为连接微观的个体心理层面和宏观的社会层面的桥梁。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