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应激对仔猪生产性能和蛋白质需求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yljk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采用2×3因子设计,探索免疫应激对仔猪生产性能、蛋白质利用和需求规律的影响。仔猪免疫状况设高应激状态和低应激状态(高应激组通过注射血清型为O55:B5的丘Coli.脂多糖诱导产生;低应激组注射生理盐水)二种水平,日粮蛋白水平设17%、20%和23%三种水平。选用28日龄断奶的长荣(长白×荣 二元杂交仔猪36头,预饲一周后随机分成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高应激组在试验的第1、3、5和7天注射脂多糖,剂量为200ug/kg体重,低应激组按体重注射相应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试验全期共21天,在试验的3-21天进行氮平衡试验,测定仔猪对蛋白质的利用率,同时考查仔猪的生产性能;通过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来反映仔猪免疫状况。 结果表明:(1)多次注射LPS激活了仔猪免疫系统,表现在显著提高试验第3天T淋巴细胞转化率(P<0.01),而在试验的后期(第14天),注射LPS对T淋巴细胞转化率影响不显著;从各阶段来看,注射LPS未显著影响仔猪血清抗体水平(P>0.05)。(2)免疫应激明显降低仔猪的生产性能。表现在试验的1-6天,高应激组的ADG、ADFI和G/F分别比低应激组低45%、25%和23%;免疫应激对1-9天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与试验1-6天相似,但影响程度小于1-6天。在试验的后期(14-21天)仔猪生产性能在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饲粮蛋白质水平影响应激仔猪的生产性能。在试验的1-6天,17%蛋白水平组有较高的ADFI、ADG和G/F,其中G/F显著高于20%、23%蛋白水平组(P<0.05);在试验的14-21天,则是应激仔猪在23%蛋白水平组中有较高的G/F、ADG。(4)免疫应激降低了试验3-9天仔猪对蛋白质的消化率、吸收率和日沉积蛋白量,影响了仔猪蛋白质代谢,表现在应激使仔猪对饲粮蛋白的消化率、生物学价值、日沉积蛋白量分别降低3%、3%、15%,尿氮排出率提高43.8%;在试验的14-21天,应激仍然影响了仔猪对饲粮蛋白的利用率,但程度小于试验的第3-9天。(5)蛋白水平除了对应激仔猪3-9天日蛋白质沉积无影响外(P>0.05),极显著影响了其余各阶段应激仔猪的日沉积蛋白量(P<0.01)。 通过本试验的研究发现,免疫应激降低了仔猪对饲粮蛋白质的利用率和仔猪的生产性能;在免疫应激期及应激后的恢复期,仔猪对蛋白水平的需求不同:在应激期,仔猪对蛋白水平的需要降低,在恢复期,仔猪对蛋白水平的需要升高;就本试验所设蛋白水平来看,10-20kg仔猪在免疫应激期对饲粮蛋白质的需要量为17%,应激结束后的恢复期为23%;而低应激仔猪在相应时期的蛋白质需要量均为20%。
其他文献
<正>支线机场的运营亏损已经成为业内外关注的焦点问题,媒体对支线机场布局建设、市场开发、运营情况进行了很多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支线机场大面积的亏损,也导致部分媒体
目的 合理配置医院各科室床位,解决床位紧张、就医难问题,避免卫生资源浪费,促进医院发展.方法利用三级医院床位使用率测算某院各科室所需床位,与2016年各科室实际开放床位进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江河密布、海岸线漫长的国家,生产力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布局与资源分布很不协调。我国水上运输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担负着国家的重要运输任务,在
教育改革声势浩大、教育理论空前繁荣,对于教师“应该如何”,研究者已经做了很多探讨;但是,仅有“应该”或者过于看重“应该”而忽视现实,会使教育改革、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失
<正>"中部崛起"是中国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是继20世纪90年代初期"东部沿海对外开放"、2000年"西部大开发"和2003年"振兴东北"之后的第四轮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冲击波,
前言 全反式维甲酸(ATRA)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诱导分化治疗,有很高的完全缓解(CR)率,现已成为APL诱导缓解治疗的首选药物。然而,快速发生的耐药性是ATRA治疗APL
自1958年英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提出“缄默知识”这一概念以来,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过对缄默知识的研究,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种研究未能全面和深入。在本文中,作者对缄
动漫作品可以成为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要工具,其能够为幼儿学习语言提供良好的语音范本,帮助幼儿积累一定数量的词汇,还能促使幼儿掌握一定的语法,以此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介绍了PLC在堆垛机(自动化立体仓库中的主要设备)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和由PLC、变频调速器等组成的一套实用控制方案
企业组织是一个不断地与其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外部多变的环境因素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形成了对企业组织的巨大压力,而企业组织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也转变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