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氨基小檗碱衍生物作为新型高效DNA结合剂的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小檗碱为原料,通过高温选择性脱甲基得小檗红碱(2),2与1,2-二溴乙烷反应得9-氧-2-溴乙基小檗碱(3),3进一步氨解得9-氧-2-胺乙基小檗碱(4),然后以4为原料分别与Boc-L-Lys(Boc)-OSu、Boc-Lys-L-(Boc)-Lys(Boc)-OH及[Boc-L-Lys(Boc)]<,2>-Lys-OH缩合得到C-9位叔丁氧羰基(Boc)保护的赖氨酸修饰的小檗碱(5)、C-9位Boc保护的赖氨酸二肽修饰小檗碱(7)及C-9位Boc保护的赖氨酸三肽修饰小檗碱(9),最后在三氟乙酸的作用下脱去保护基团得目标产物LS-1、LS-2、LS-3。并用ESI-MS、<1>HNMR确认其结构。 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EB荧光置换光谱法研究了Berberine、化合物4、LS-1、LS-2及LS-3与CT DNA的结合情况并利用非线性拟合方法计算了它们与CT DNA的结合常数Ka,结果发现这些化合物与CT DNA的结合常数的大小顺序为:Ka(LS-3)>Ka(LS-2)>Ka(LS-1)>Ka(4),这说明氨基的数目会影响化合物与CT DNA的结合强度,氮正离子的增加会使结合作用增强。同时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验中还观察到减色红移现象,这表明这些多氨基小檗碱衍生物可能是以嵌插的方式与CT DNA发生相互作用的。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材料的导热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电子工业领域,电子元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所需要热导率较高,散热较好的材料。热交换材料。传统的金属材料,比重大,不耐腐
摘 要: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方式、方法出现转变,对于当下工作中出现的适应性不足、对接不够的现象,学校应应及时给予完善,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的思想特征、价值观念,构建新的思政教育平台势在必行。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校;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当下,信息时代的发展,多种形式新媒体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改变,如何更好地运用新媒体技术服务于高校的教学工作成了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难点。本文对
手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因其多样的晶态结构以及在异相不对称催化、手性识别与分离、手性荧光传感、气体存储等各领域日益突出的应用价值,已经成为化学和材料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多核簇合物和簇基配位聚合物的分子构筑及对预期功能的配合物的分子组装一直是当今配位化学领域研究的难点之一。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基于多齿醇氧和氮杂环配体的多核金属簇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