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问题是民族旅游和文化旅游共同关注的重要领域,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利用是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方式。当前学术界已有较多适用于各类旅游地及资源的评价体系,但大多数是关于资源单体的定性研究,关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的搭建,对茂县境内各类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相关测算,对丰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指导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条件、环境条件、区位条件和支持因素4个方面构建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茂县为研究对象,对茂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系统梳理并分析了茂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与现状特征,借助地理信息技术的空间插值分析,结合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生成了茂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分区图,总结出茂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总体情况以及分布规律,从不同方面为茂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出具体对策。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在进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条件、民族文化旅游环境条件,也应考虑资源地民族文化旅游区位条件及民族文化旅游支持因素;第二,茂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的呈现出区域不均衡的特点,开发适宜性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凤仪镇、渭门乡、光明镇西部、沟口乡南部以及永和乡南部小块区域,其中以凤仪镇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最高;第三,通过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及分布规律分析,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总体布局及开发思路、总体开发策略方面为茂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出具体对策;第四,本研究所构建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具备实用性与可操作性,能够直观展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的空间差异,并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