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妮·莫里森《秀拉》的原型阐释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ngan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妮·莫里森的第二部小说《秀拉》于1973年问世以来,批评家已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小说中丰富的神话原型因素亦已引起评论界的关注,但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的尚不多。 本文依据原型批评理论,从人物、主题、叙事模式及意象四个方面对《秀拉》中的圣经神话原型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旨在探讨小说反映的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问题以及二者与美国黑人悲剧命运的关系。论文对于原型批评的运用重在阐释,而非理论探讨,侧重于小说文本分析。论文共分三大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包括对莫里森及其作品《秀拉》的简介,《秀拉》的研究现状,以及对作为论文理论基础的原型批评的相关介绍。 正文包括四章。第一章对《秀拉》的原型人物进行分析。伊娃·匹斯的形象体现了上帝原型和大母亲原型。秀拉·匹斯是尤利西斯原型及撒旦原型的复合与置换。而夏德拉克的原型是圣经中的夏德拉克及希腊神话中的卡桑德拉。第二章阐释了贯穿小说的原型主题。《秀拉》主要表现了三个圣经神话主题:追寻主题、替罪羊主题及再生主题。第三章探讨了《秀拉》中两种原型叙事模式:U型叙事模式及倒置的U型叙事模式。第四章是对小说中丰富的原型意象的分析,重点分析了“蛇”、“水”及“火”三种意象。 结论部分总结了论文的主要观点,强调《秀拉》中莫里森应用原型的意义——原型的应用不但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和深刻性,而且深化了小说对美国社会盛行的种族主义与性别主义的批判性。美国黑人的悲剧命运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而根源在于种族歧视或种族主义与性别主义的双重压迫。
其他文献
"复杂性"和"发展性"并存是现阶段中美关系的整体表征,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现实、敏感程度最高的问题。可以说,台湾因素是中美关系中最大的变量和变量中最稳定的常量。台湾
<正>"运动时代"的重要特色或标志之一,是凡"运动"一来,人人都要表态,没有沉默权,而且必须按照统一部署、统一态度来"表态"。所以,如何表态、怎样表态,十分简单。但如果自己略
<正>语文教材中的散文是最能实现审美教育的,其形象更富有情感和愉悦性。一堂优秀的语文课,不单要注重教学程序的完美,还要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同
<正>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体会作者感情,体悟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农民形象;教师应该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如
地方立法在我国立法体制中占有重要位置,对地方社会生活影响重大。其中为了更好地实施上位的国家法律而制定的地方立法数量众多,且影响到中央立法在地方的落实,因此,其立法的
近年,随着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等级和传输容量的大幅度提高,传统的电磁式互感器存在着一系列的不足,难以满足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在数字信号处理、光纤通信和智能传感技术的
目的:为研究一种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铬(Ⅵ)的新方法。方法:在磷酸介质中,铬(Ⅵ)对溴酸钾氧化二氯荧光素的反应具有很强的催化作用,建立了催化荧光法测定痕量铬(Ⅵ)的新方法。
本文就德国工业设计的百年的兴衰变迁,对一定社会整体经济水平和特定国家具体文化背景之于工业设计面貌的决定作用展开论述,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不但进一步明确、合理地界定
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能源的持续稳定供给日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在致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的同时,用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改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