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弱层是导致露天煤矿滑坡的重要因素,如何对含弱层非均质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是露天开采领域亟需解决的难题。传统的极限平衡法通过静力平衡方程和力矩平衡方程进行稳定性分析,建立的方程属于超静定问题,需引入大量假设条件,计算过程复杂。相比于极限平衡法,极限分析法通过构建静力许可的应力场和运动许可的速度场寻求边坡岩土体变形破坏机构,理论基础严密,推导过程严谨,尤其对于三维边坡稳定性问题,不必建立大量平衡方程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弱层是导致露天煤矿滑坡的重要因素,如何对含弱层非均质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是露天开采领域亟需解决的难题。传统的极限平衡法通过静力平衡方程和力矩平衡方程进行稳定性分析,建立的方程属于超静定问题,需引入大量假设条件,计算过程复杂。相比于极限平衡法,极限分析法通过构建静力许可的应力场和运动许可的速度场寻求边坡岩土体变形破坏机构,理论基础严密,推导过程严谨,尤其对于三维边坡稳定性问题,不必建立大量平衡方程组,计算过程简单、计算结果准确。现阶段极限分析法对均质边坡稳定性分析问题给出了较好的解答,但对于含弱层非均质边坡稳定性的极限分析研究相对较少,因此难以应用于工程实践中。为解决露天煤矿含弱层非均质边坡稳定性分析问题,论文基于塑性力学基本原理构建了满足速度分离要求的二维、三维含弱层非均质边坡变形破坏机构,采用坐标转换、最小二乘法拟合的方式推导了直角坐标系下边坡岩土体外力功率及内能耗散率计算方法,依据上限分析定理及强度折减原理,提出了最危险滑面搜索及稳定系数计算方法,将边坡稳定性分析问题转化为多约束非线性最优化求解问题,编制了最危险滑面搜索及稳定系数计算循环程序,扩宽了上限分析法的适用范围,通过在中轴面位置处插入拉伸块体的方式揭示了滑体长高比与含弱层非均质长大边坡三维稳定性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胜利东二露天煤矿南帮边坡工程实践中,充分验证了该方法计算结果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二维状态下含弱层非均质边坡破坏机构由组合对数螺旋线与弱层线构成,三维状态下破坏机构由曲线圆锥与弱层面构成,二维上限分析法与剩余推力法以及三维上限分析法与三维JSlope3D极限平衡分析软件稳定系数计算结果误差率均小于10%,三维稳定系数随插入块体长度的增加而降低,直至插入块体长度达到500m时,三维稳定系数随插入块体长度的增加无明显变化,此时三维稳定系数近似等于二维稳定系数,表明胜利东二露天煤矿南帮边坡滑体长高比大于4.3时,可忽略边坡的空间效应,应用二维稳定性分析方法来评价其稳定性即可。该论文有图33幅,表13个,参考文献184篇。
其他文献
创新位势表征创新主体在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对生存机会的控制优势。在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轨,整个高等教育逐渐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型的历史机遇期内,行业划转院校的科研创新被置于更富竞争性的社会变迁环境中。受制于创新资源的竞争压力,行业划转院校需要不断面对各种战略选择:服务面向行业还是区域,学科综合化还是特色化,遵循制度合法还是追求技术效率?以场域视角切入,将行业划转院校置于特定的创
煤与瓦斯突出灾害是煤矿安全生产中非常严重的灾害之一。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发生机理复杂,基于各种敏感参量进行的突出灾害预测方法往往存在一定的不精确性和模糊性。本文结合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预防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监控预警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分析煤与瓦斯突出参数测定及敏感指标,研究瓦斯涌出量的预测方法,研究基于智能算法的煤矿瓦斯突出灾害风险判识及监控预警方法,为实现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隐患在线监测、判识、预测预警提
双鸭山矿业有限公司新安矿是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矿井,地质条件复杂,受动力灾害影响比较严重。近年来,随开采深度增加,开采环境越来越复杂,且伴随开采强度增大,动力灾害日趋严重,新安矿动力灾害治理工作虽已取得较大成果,但仍不能完全避免事故的发生;且多年来由于对动力灾害的定性不够清楚,导致采取的防控措施缺乏针对性,影响了动力灾害防控的精准性和经济性。基于此,论文从能量角度分析动力灾害发生机理,在此基础上
综采工作面回采巷道超前支护区域的有效支护是保证工作面高效安全开采的重要保障,虽然国内外对巷道超前支护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是有关超前液压支架群组与锚固装备联合支护巷道围岩机理未有明确的研究。为此,本文采用理论建模、数值模拟、实验室相似模拟实验与现场实验共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巷道锚固装备支护状态下超前液压支架群组与巷道围岩间的力学作用关系,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针对超前液压支架组与锚固装备共同支护
高地应力硬岩非爆式掘进失效是深部矿山开采掘进工程中的难题,研究硬岩诱导卸荷与多截齿协同破岩理论和实验的新方法,是深部矿山掘进亟须开展的基础性工作。本文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硬岩卸荷规律,确定最优钻孔参数,研究硬岩卸荷作用下截齿截割特性,确定截齿截割最优参数,建立钻孔与截割的混杂系统模型,阐明钻孔诱导卸荷与多截齿协同破岩规律,在高地应力硬岩掘进技术及岩爆灾害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理论意
综合机械化采煤是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方向。如何保证综采工作面的顺利投产并且达到高产高效,综采设备的成功配套是这个目标的前提和关键。所以,研究煤炭开采过程中所用的综采工作面设备的配套原则和配套成功的标志,探索出综采工作面设备配套的简便方法,提高了煤矿生产效率,增加了经济效益。现有的综采工作面设备配套方案多为根据经验选定的,或者利用现用配套设备的使用情况来预选设备、投入生产、实际应用确定的。这种配套方法
为解决深部煤层瓦斯含量高、压力大、渗透性系数低等难题,需要采取增大抽采负压、加密钻孔和加长抽采时间等提高瓦斯抽采效率的措施,这些措施易引起抽采过程中钻孔漏气,造成钻孔周围裂隙煤体自燃。针对此问题,本论文采用多孔介质渗流与热传递理论方法,模拟计算了瓦斯抽采钻孔周围裂隙煤体渗流场和温度场变化规律,研究了瓦斯抽采诱发裂隙煤体自燃预防技术。(1)通过热重分析实验得到煤自然发火三个阶段的活化能,确定了煤的最
基于衮矿集团17层煤赋存条件,以MG2×55/250-BWD型采煤机螺旋滚筒为工程对象,针对其落煤和装煤两大功能,研究螺旋滚筒截割含夹矸煤岩动力传递问题。对17层煤岩样进行物理、力学测试,并采用神经网络和离散元结合方法对煤岩参数进行标定。建立滚筒-夹矸-煤耦合离散元粘结接触模型,研究滚筒受力、装煤率及动力传递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滚筒截割含夹矸煤岩时,滚筒转速由75r/min增加到105r/min
矿山供配电系统中电缆与电缆、电缆与电气设备之间常采用电连接器实现电气连接,应用数量较大。矿山环境恶劣,尤其是煤矿井下环境潮湿、空间狭小、工作面设备频繁搬运,电连接器松动、锈蚀等故障时有发生,故障状态下电连接器接触电阻将增大、接触面温度升高,继而产生火花放电,严重时将引发串联故障电弧,轻则造成供电中断,重则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串联故障电弧发生时,时变电弧电阻与负载呈串联结构,造成回路阻抗增大、电流变
随着现代机械制造业的不断发展,需要机床具有更优越的静、动、热态性能及轻质性。玄武岩纤维树脂混凝土(basalt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oncrete简称BFPC)是一种以玄武岩纤维为增强相,以树脂聚合物混凝土为基体的新型复合材料,其具有高阻尼性、高比热容及低导热性等优点。为此,以其制造机床基础件必将有效提高机床基础件乃至整机的综合性能,进而满足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