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颏下动脉穿支皮瓣目前较常应用于修复口腔及头颈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中,对于穿支皮瓣旋转半径的延长有助于修复距供区较远的缺损,本研究通过临床研究颏下动脉穿支皮瓣延长血管蒂的三种方法从而延长皮瓣旋转半径修复口腔及颌面部缺损并进行其可行性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研究选取自2019年1月~2021年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并收治,行颏下动脉穿支皮瓣手术修复口腔及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颏下动脉穿支皮瓣目前较常应用于修复口腔及头颈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中,对于穿支皮瓣旋转半径的延长有助于修复距供区较远的缺损,本研究通过临床研究颏下动脉穿支皮瓣延长血管蒂的三种方法从而延长皮瓣旋转半径修复口腔及颌面部缺损并进行其可行性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研究选取自2019年1月~2021年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并收治,行颏下动脉穿支皮瓣手术修复口腔及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的15例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为55.3岁。病灶位于舌体5例,口咽2例,下颌牙龈1例,下颌骨1例,耳廓1例,眶下1例,颊粘膜3例,腮腺1例。术中通过精细解剖并依次切断颏下动脉进入下颌舌骨肌的穿支、颏下动脉进入下颌下腺的穿支、下颌舌骨肌神经,记录通过上述三种方式行颏下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蒂延长前后差值的数据。结果:皮瓣修复范围从口腔内至颌面部,大小从3.5cm×6cm至6.5cm×16cm不等。通过切断颏下动脉进入下颌舌骨肌的穿支后血管蒂可延长(0.9±0.2)cm,切断颏下动脉进入下颌下腺穿支后血管蒂可延长(2.0±0.2)cm,切断下颌舌骨肌神经后血管蒂可延长(1.8±0.2)cm,血管蒂最长可延长5.5cm。在2~25个月随访中15例患者中皮瓣均完全成活,术后无一例发生皮瓣坏死或面神经功能障碍等供区并发症。结论:颏下动脉穿支皮瓣可以依次通过切断颏下动脉进入下颌舌骨肌的穿支、进入下颌下腺的穿支及下颌舌骨肌神经进行血管蒂延长进而延长旋转半径来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该技术研究对于修复颌面部距供区远处的中小型缺损具有更多临床应用的选择性和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稳定性咬合板的厚度对单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应力分布的影响,确定最佳的稳定性咬合板厚度。材料和方法:选择1名26岁的健康成人受试者,收集CBCT和MRI扫描数据,运用Mimics、Geomagic Studio、NX以及Ansys软件结合处理,建立单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基础模型/0mm模型),及佩戴不同厚度稳定性咬合板(研究模型/2mm、3mm、4mm、5mm、6mm
目的:评估骨组织三点法确定的正中矢状面和软组织标志点确定的正中矢状面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偏颌畸形患者三维结构对称性的研究提供更好的参考平面,为临床医师的诊断与手术设计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行正颌手术的牙颌面畸形患者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实验对象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偏颌畸形患者,第二组为颅面部基本对称患者,每组20人。术前拍摄颌骨三维CT,
目的:每年全球共有160万人被临床诊断为口腔鳞癌,因其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且预后较差等特征,5年整体生存率仅约为63%。环状RNA在口腔鳞癌细胞中大量存在,并且多数是由编码蛋白的外显子经过环化而成。本研究验证hsa_circ_0009682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水平、统计其临床病理资料,并通过大数据对其功能富集分析,来探究其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潜在意义,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潜在靶点。研究方法: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不同类型附着体支持的种植覆盖义齿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方法:随访46名行种植覆盖义齿修复的无牙颌患者(附着体类型分别是磁性、杆卡、球帽和Locator),进行影像学和临床检查,并记录机械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问卷法调查患者满意度。通过种植体存留率、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情况、机械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得分来评估种植体覆盖义齿的临床疗效。
目的:氯己定漱口水是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去除已形成的变形链球菌生物膜和预防龋病的一种漱口水,但长期使用高浓度氯己定会导致牙齿及黏膜染色。本研究探讨D-亮氨酸能否增强氯己定对不锈钢托槽周围变形链球菌的杀灭作用,减少龋病的发生同时降低氯己定临床使用浓度及副作用。方法:通过定量抗菌试验和生物膜观察,评价D-亮氨酸对氯己定的杀菌增效作用。通过平板计数法,评估D-亮氨酸增强氯己定杀菌的效果;采用扫描电镜对不锈钢
目的:对于颈部临床淋巴结阴性(c N0)而病理淋巴结阳性(p N+)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针对其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治疗方法尚未达成共识。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估对于c N0、p N+的口腔鳞癌患者,择区性和全颈淋巴结清扫术的颈部复发及生存结果的影响,为提高术后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了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
阐述输变电的工程质量特点,输变电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管理现状,提出改善的方法和措施,从而提升输变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桡侧前臂游离皮瓣(radial forearm free flap,RFFF)与腹股沟软组织游离皮瓣(groin soft free flap,GSFF)即刻重建口腔癌切除术后缺损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头颈外科接受两种重建手术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48例患者(30例RFFF和18例GSFF)的
目的: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术后常伴随肿胀、疼痛等不适,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治疗满意度。目前常用的缓解肿胀的方法有口服或静脉用糖皮质激素,但用药剂量相对较大且效果一般;镇痛方法包括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待因类似物等药物,但镇痛效果有限且常有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本研究旨在评估以不同方式复合地塞米松,在罗哌卡因麻醉下拔除阻生下颌第三磨牙,评估术后减轻肿胀及疼痛的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研究方法:研究
目的:正颌外科手术主要是通过重新定位颌骨来矫治牙颌面畸形,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面部外形。而正颌外科中的上颌骨手术(尤其是Le Fort Ⅰ型截骨前徙术)可导致鼻翼沟变浅,鼻翼增宽,鼻唇区域变平等现象。其中变化最明显且最容易被患者察觉的是鼻翼宽度的增加,这种现象导致了患者术后满意度降低,并且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困扰。因此选择一种良好的鼻翼缝合固定方法以恢复鼻翼原始宽度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本研究通过测量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