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项转移支付是转移支付的一种重要形式。与一般性转移支付不同,专项转移支付旨在实现政府特定意图。2014年,我国专项转移支付的规模为19569.22亿元,占全国转移支付总额的41.8%。随着专项转移支付规模的不断增大,其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使用效率低、操作不规范、缺乏监督等)也逐步显现,改革专项转移支付成为了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的迫切要求。同时,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财政面临着收入增速下降和支出刚性的双重压力,客观上也要求我国进行专项转移支付改革,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我国专项转移支付在分配、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问题,单纯以问题为导向来设计改革容易抓不住重点,无从下手。将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放在财力与事权、支出责任相匹配的理论背景下进行分析,跳出了就专项转移支付改革而谈改革的框架束缚,是本文的一大亮点。我国专项转移支付改革需要解决的最根本问题是财力与事权、支出责任不相匹配。只有抓住这一改革实质,才能正确的设计和推进改革。纵向财政缺口是由政府收入与支出需求不匹配而引起的,是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在财政分权体制下,财权上收中央,事权下放地方,低层级政府出现纵向财政缺口是一种正常现象:纵向财政不平衡是指通过支出责任重新划分、政府间转移支付或地方政府举债之后,仍然无法达到财力与事权、支出责任匹配的状态,它表明了包括转移支付制度在内的相关财政体制的不健全。要实现财力与事权、支出责任的匹配,既可以是从财力角度也可以是从事权和支出责任角度进行调整。专项转移支付改革就是从财力的角度进行调整以期促进财力与事权、支出责任的匹配。专项转移支付改革还需要做好其他的配套措施,如合理划分政府间事权、支出责任,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等等,从事权和支出责任的角度相应的进行调整。本文分为5章。首先从专项转移支付改革的理论依据出发,明确了转移支付目标与类型应相匹配的原则;结合我国专项转移支付的现状以及已有的改革探索实践,指出了我国专项转移支付方式改革应解决的关键点是财力与事权、支出责任相匹配的问题;本文还对国外的专项转移支付改革经验进行了横向比较和总结;最后,本文对我国专项转移支付改革的目标和思路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具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