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是金融市场上的研究重点,而有效市场假说作为现代金融学理论的基础,在金融市场上得以广泛运用。有效市场假说认为金融市场能够对所有信息做出迅速准确的反应,投资者无法根据已有的信息预测股票价格并获得超额收益。然而,随着金融市场上规模效应、动量效应、反转效应、盈余公告效应、账面市值比效应等诸多金融市场异象的出现,对有效市场假说和传统资产定价模型的有效性构成挑战。一些有效市场假说支持者认为金融异象的产生是由于传统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忽略了一些重要风险因子。例如,国外很多学者发现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中的盈利能力和投资水平对股票预期收益有解释能力,考虑到这种情况,Fama和French(2015)提出了五因子模型,即将盈利能力因子和投资水平因子加入到原来的三因子模型中,并且实证结果显示五因子模型比三因子模型对股票预期收益率有更好的解释能力。尽管我国股票市场已发展二十几年,但相比于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市场,我国股票市场还不成熟,大多时候是非有效的,也会存在各种金融异象。在综合分析上市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和成长空间时,财务信息中的盈利能力往往作为一个重要指标被加以研究。那么对于我国A股市场而言,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中的盈利能力是否对股票预期收益有影响呢?如果盈利能力和股票预期收益正相关,则存在盈利效应;如果是由于目前我国A股市场自身特征或者投资者行为等原因,盈利能力和股票预期收益负相关,则存在盈利增长异象。这个问题暂时还没有明确的定论,需要结合我国A股市场具体实证研究。基于这样的动机,本文利用排序组合方法、三因子回归方法和FM横截面回归方法实证分析我国A股市场上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中的盈利能力对股票预期收益率的影响,检验不同盈利能力股票组合之间收益率差异值的显著性,以及验证盈利效应或者盈利增长异象的存在性和显著性。实证研究中用到的样本数据为1997年5月至2015年4月A股市场所有数据,并选取了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润率、营业利润率三个财务指标作为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依据。在排序组合方法中,先单独根据根据盈利指标分组,并且得到各股票组合收益率三因子回归的截距项,然后通过2*2多因子分组构造规模-盈利股票组合和账面市值比-盈利组合。在横截面回归方法中,分别采用不考虑规模分组的所有样本数据和将所有样本数据按照规模大小分为三组,采用规模最小的一组数据做两次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在排序组合方法和三因子回归方法中,总体上股票组合的平均月度收益率随着盈利能力的上升呈现下降的趋势,并且这种趋势在小规模组和低账面市值比组中尤为显著,另外,股票组合月度超额收益率三因子回归截距项α的大小随着盈利能力的上升是下降的,且最低盈利股票组合和最高盈利股票组合之间的截距项α差异值显著为正数。(2)考虑账面市值比、投资因素,不考虑规模因素时,代表盈利能力的三个财务指标对股票收益率有解释能力,回归系数显著为负数,存在盈利增长异象。在考虑规模因素后,代表盈利能力的三个财务指标对股票收益率依然有解释能力,回归系数显著为负数,但显著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整体上仍然存在盈利增长异象,另外,在小规模股票中这种解释能力和盈利增长异象尤为显著。总之,目前我国A股市场上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中的盈利能力指标和股票预期收益率整体呈现显著负相关,暂时不存在盈利效应,而存在显著的盈利增长异象,这种异象在小规模、低账面市值比股票中尤为明显,另外,在考虑规模因素后,盈利增长异象的显著性有所下降,但是整体上依然显著。本文结论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目前我国A股市场还不成熟,价值投资理念缺失,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中的盈利能力指标在正确预测公司获取利润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以及成长空间方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