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30余年快速城市发展过程中,受城镇扩张、乡村城市化辐射的影响,众多传统村落以及村中旧街巷、老建筑等历史遗存面临“存留拆建”的不同境遇和危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以“历史-现实-发展”的眼光整体看待传统村落、古街古巷、建筑遗存(非控保街区和建筑)的保护、更新与发展问题,是新型城镇化中内涵建设与经济发展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放宽研究视角,以民生为本,立足当下,高瞻现实、远瞩未来,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剖析乡村空间、社会、环境、风貌演变历程、根源和问题,总结并析出针对性的保护对策。 本文以“美与用”为出发点,以传统村落为主要研究对象,超越静态博物馆式保护模式,顺应拓展为呼应历史、呵护现实、面向未来的总体目标,对乡村在城乡统筹规划设计中空间的解构、社会的重组、环境的整治、风貌的保护与传承等问题做详细解读,从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多维视角、必要性、实施机制等方面,提出重构乡村空间、修复乡村社会、优化乡村环境和发展乡村风貌的基本策略,探索贴近传统村落实际的、能够落地实施的更新途径。以福建莆田后黄村为实证案例,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建设实践所遇到的系列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发展对策,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要求,评价乡村建设成果的成效与不足,以期指导类似的传统村落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健康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