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PPP模式正值快速发展的阶段,其良性发展有利于公共部门和社会资本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也有利于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PPP项目控制权配置是影响公私合作效率和项目绩效的核心因素,同时也是综合了风险、收益、效率等多方面的集成性研究。通过优化PPP项目中的控制权配置,在提高双方积极性的同时,有利于减少机会主义行为,防范风险,提高项目绩效,获得项目成功。因此,PPP项目控制权配置对项目绩效的研究获得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PPP项目控制权的配置通常是通过契约进行约定的,例如特许权协议等,通过合理设计PPP契约中项目控制权配置的条件,可以提高项目双方合作的有效性、提升项目绩效。此外,PPP模式项目周期长的特性,决定了公私合作双方在项目采购、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必然存在一系列的交易行为,并且很容易建立长期的社会关系,从而有可能影响交易过程中的控制权配置。加之,中国社会一直非常注重关系,契约双方合作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可能对PPP项目控制权配置产生更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探究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对PPP项目控制权配置的影响以及控制权配置与项目绩效的关系。围绕拟研究的主题,本文首先对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回顾和总结PPP项目控制权配置、公共项目治理(包括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项目绩效的现有文献。其次,界定PPP项目控制权配置、契约治理以及关系治理的内涵及构成,提出本文的整体分析框架。再次,基于PPP项目不同阶段,分别分析了项目采购阶段和项目执行阶段契约治理、关系治理对PPP项目控制权配置的作用,提出相应的假设和概念模型。第四,通过构建测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和收集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提出的假设,得出研究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PPP项目控制权配置的相关建议。最后,总结本研究,提出本文的创新点和未来研究方向。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1)从社会资本的诉求出发,分析了 PPP项目控制权配置的内涵及其维度构成,主要包括运营管理控制权、再谈判控制权、产品(服务)定价控制权、特许经营期控制权和收益分配控制权。随后通过调查问卷及专家访谈,发现社会资本几乎无机会参与特许经营期的配置。本着真实、客观的原则,删除了特许经营权控制权这一维度。此外,实证分析表明,控制权配置各个维度的测量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结构模型的解释力均较强。(2)PPP项目采购阶段控制权配置研究中,通过对初始关系→契约治理→控制权配置的作用模型进行验证发现:契约治理正向影响公共部门向社会资本让渡控制权,同时初始关系显著影响契约治理的形成并作用于向社会资本让渡控制权;契约治理的3个维度对控制权配置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PPP项目执行阶段控制权配置研究中,通过对契约治理→持续关系治理→控制权配置的作用模型进行验证发现:持续信任、沟通、承诺在契约协调性和柔性正向影响社会资本控制权配置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正式契约治理的协调性和柔性放大了信任促进公共部门让渡控制权的作用;通过对控制权配置→项目绩效的作用模型验证,社会资本的控制权配置的各个维度均对PPP项目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和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本文的创新点在于:(1)聚焦于PPP项目,站在社会资本方控制权配置的角度,分析PPP项目控制权配置的内涵及维度划分,有助于弥补现有研究不足,进一步丰富控制权理论的相关研究。(2)将PPP项目的契约治理、关系治理、控制权配置、项目绩效纳入到一个整体研究框架,丰富了控制权理论和项目治理领域的研究。深入分析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对PPP项目控制权配置的作用机理,并应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这是对公共项目治理研究的进一步探索,所得结论将能够为提升PPP项目绩效的管理实践提供更为详实的参考。(3)通过理论研究,开发了测度PPP项目社会资本方控制权配置各维度的量表,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此进行验证,有助于客观地从PPP项目的实践中认知控制权的配置机制,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4)在关系治理结构中,创造性地提出“初始关系治理”和“持续关系治理”,并通过实证,揭示了初始关系治理在契约治理影响PPP项目控制权配置中的作用,以及契约治理和持续关系治理影响PPP项目控制权配置中的作用,这能够为PPP项目控制权的合理配置,提高项目绩效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