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出底色:张承志小说的民间原型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wenche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承志小说中蕴含的民间性历来为人称赞,作家走向民间既表现出效仿民间的传统理路,又体现了由自身处境关照民间的用意,因此对其笔下民间的解读应涉及多个层次。论文以张承志的小说作品为研究对象,从人类意识、本土意识与个人意识三个角度,结合其个人文化背景,运用神话原型批评、民间原型批评、个性解读等方法来考察张承志民间书写的不同内涵与特点,以此来揭示张承志小说中丰富的底色。论文共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阐述了选题来源,随后介绍张承志文学作品的研究情况,从原型理论以及“民间”概念的研究出发,引入对张承志小说中民间元素的原型研究。通过对张承志民间书写中的通性与个性进行学术思考,探讨本文的可行性。最后阐述本文的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第一章从张承志小说中的神话原型入手解读作家作为“民间养子”的深层内涵,张承志在表现他熟知的西北民间文化时,他沉浸于广阔的“集体无意识”中,因此他的小说刻画了富有共性的民间,这依赖于人类共有的意象。本部分着重分析其民间书写的母亲原型、再生原型与意义原型,通过神话原型的解读可以发现,这些原型随着作家个人的情感或隐或现地出现在文本中,显然这些民间的原型是解读张承志小说的切入点。
  第二章在反思神话原型批评对本土化民间解读缺陷的基础上引入民间原型批评方法,将张承志的民间书写放置在本土的文化环境中加以考察,重点分析《金牧场》与民间故事中“桃花源”原型的隐形结构关系、张承志的小说与“动物报恩故事”的转化策略,以及张承志民间书写中对民间文本的直接借用。伴随着强烈的民间情结,张承志的创作与本土化民间最坚实的文化观念联系在一起,他主动在结构、形式、内容上进行探索,让这些传说、故事、歌谣更富当代价值。
  第三章分析张承志民间书写中的个性成分,首先结合作家追求的“人文精神”与寄身于民间的反思批判意识进行文本解读;其次,挖掘作家赋予民间的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第三,分析张承志民间书写的修辞美。张承志运用民间想象构成文本时绝不乏个人对民间的想象,其民间书写的文学气质即是在尊重民间的基础上用自由、超越的笔调书写个体化的浪漫,因此他笔下的民间社会更多了自在的和谐。
  结语认为对张承志小说的阐释,应以发散性的视野来思考民间书写中的原型底色与个性特征,以免丧失文本中丰厚的内涵。基于此,对原型批评进行思考,对于一个作家的批评视野应至少包括神话原型、民间原型以及个人对民间的想象这三个层面。
其他文献
为有效化解我国南北区域水资源失衡,着力改善北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南水北调工程于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正式开工建设,工程沿岸居民的搬迁工作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南水北调贫困移民。  前期,经党中央和国务院认真研究、精心安排、统一部署,广大移民已基本得到妥善安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移民生计困难的现象依然突出。如何进一步改善贫困移民的生计环境,化解生计风险,提升其可持续生计能力,是学
学位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区别于过去所体现“物的城镇化”所提出来的,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有助于解决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加大,为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然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必须要有充足的人力与技术的支持,只有当农业劳动者的文化水平与职业技能提高了,才有可能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加强农民的职业教育。  本文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下研究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
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型工业化的转型推进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农村流动人口作为城镇化发展的产物,他们实现着从农业生产向非农生产的转移,在此过程中农民的就业结构、收入方式和权力构成都在向多元化发展。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农村流动人口内部出现了阶层分化。但是由于受制度和非制度要素的限制,农村流动人口阶层化的发展存在阶层回流、身份认同、分化不平衡、不稳定等一系列的问
农村改革创新是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点。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规范村委会的职责和村务决策管理程序。构建和谐社会,农村既是关键点,同时也是重难点。在我国村民自治制度逐渐深化发展,民主化水平逐步提升的前提下,农民素质持续提高,与此同时参政、议政意愿也明显增强。农村治理逐步呈现多方参与,合作共同治理的状态,同时也存在治理结构不够科学的问题。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在于治理主体,主要是
学位
随着我国对“三农”问题持续关注,农机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后,同时持有农机具的农户不断增多,出现了大批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可以帮助农民抵御市场风险、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同时农机专业合作社也是信息传播、农机技术培训的承载者,对于推动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保障农民持续收入以及维护农村稳定等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
"保证保险"是《保险法》中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在实践中发展迅猛的一类比较特殊的保险业务.不仅在保险法理论中对之颇多争议,在实践运作中亦引发了各种纠纷,而且司法审判对之处理的原则亦不相同.对"保证保险"法律关系的性质进行辨明,不仅有理论上的意义,更主要的是对实践中的纠纷处理能够基于理论上的统一认识而适用统一的司法审判原则.该文从三个方面从理论分析和现实对策两个角度对保证保险法律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首先
学位
江泽民国际战略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思想.国际战略思想由国际战略理念、国际战略规划和国际战略策略三部分组成.国际战略理念包括全球形势判断、国际环境分析和对外政策导向.国际战略规划是实现国际战略目标的行动方案,它划分为国际政治战略规划、国际经济战略规划和国际文化战略规划.国际战略策略就是实现国际战略规划的方式与方法.江泽民国际战略思想内容极为丰富,它
学位
当前,面对着全新的国际环境和社会形势,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增强,出现了多元的意识形态。因此,如何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正面灌输,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从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以及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大意义入手,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利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运用社会学、政治学及经济学的原理做一些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在研究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现状
学位
农民工是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期间分化出的一个特殊群体,指的是户口在农村却在城镇或非农领域务工的劳动者。农民工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城市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工阶层内部也开始了代际更替,新生代农民工已经登上历史舞台。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到了新生代农民工,指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表明中央已经十分重视这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任务。教育部2007年工作要点明确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上述文件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国家的栋梁,他们的精神面貌如何,将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