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与村委会互动关系研究

来源 :湖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b6325523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改革创新是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点。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规范村委会的职责和村务决策管理程序。构建和谐社会,农村既是关键点,同时也是重难点。在我国村民自治制度逐渐深化发展,民主化水平逐步提升的前提下,农民素质持续提高,与此同时参政、议政意愿也明显增强。农村治理逐步呈现多方参与,合作共同治理的状态,同时也存在治理结构不够科学的问题。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在于治理主体,主要是因为治理主体错位、治理主体间互动不足与行为关系紊乱。实际上,村域善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农村的实践,而农村的治理实践中,村域善治的关键落脚点在于村民和村委会。我国实行的是村民自治制度,自治制度得以真正实现,制度设计得以真正落实,就要求在村民和村委会之间构建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村民和村委会的良性互动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为了促进村民和村委会之间的关系达成良性互动,村民和村委会能够通过良性互动更好的促进村域善治,对选题依据、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之处等进行了介绍;同时阐述了互动、良性互动的相关概念;分析了村民和村委会互动的理论依据、政策依据和现实依据,并对村民和村委会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类,分为合作关系、强制服从关系和冲突关系;通过典型案例分析、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解村民与村委会互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互动障碍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从合作关系、强制服从关系和冲突关系角度对现状进行阐述,成因主要包括村民与村委会共同成因,村民角度的成因和村委会角度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明确主体职责、理顺利益关系、建设法治社会、完善法律制度、营造良好氛围、搭建良性互动平台、提升村干部管理能力、培育村民民主意识等方面对村民与村委会实现良性互动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互联网正以极快的速度迅猛发展,其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公民社会和网络社会不断发育和成长,促进了网络舆情越来越关注腐败领域,对公权力的网络监督日益受到关注。这种基于网络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体制外、非传统的舆论监督新范式,不但为公众监督公权力、共同参与腐败治理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平台,也为规范政府行为和行政权力运行提供了新的视野和契机。对网络舆情如何影响腐败治理进行研究,对网络舆情这种新生事物进行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资源和能源约束日趋紧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必须依靠内涵、质量和科技创新的驱动,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新阶段必需引起高度重视。经济开发区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和产业集聚区,具有引领经济发展的特殊功能,但也存在着资源利用效率低,产业间物质和能量流动不畅,污染严重等问题,产业生态化发展是促进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关键环节,如缺乏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单
信任是现代社会重要的社会资源,对维护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信任有助于营造友好的社会交际环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民众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信任来自政府的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能否满足民众的期望、以及民众对政府整体角色与运作的认知和地方政府历史权威的积累。在两者建立信任关系的过程中存在两种变化趋势,一种是基于对政府的行政理念、行政绩效以及政府自身形象认可的信任上升趋势;另一种是基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无小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治理问题,制定和实施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为核心的系列确保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为我国的食品安全治理提供了基本遵循。但是,由于市场经济中的食品生产者不能自律、利益相关者的不当共谋、确保食品安全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地方政府基于不当利益诉求而不作为或乱作为、公民食品安全文化淡薄等诸多原因,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还相当严重。当下中国
学位
我国经济历经了一段长时期的超高速发展后,经济社会发展逐渐步入了平稳发展的新常态,根据这一情况,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政府的公共服务及公共管理职能必须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定,这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结构转型的现实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利用法治思维有效推进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公共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居村,这也是中央政府在未来比较长的
学位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已然成为经济发展的有效助力,同时,也成为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充分的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让现代化的成果惠及全体居民,就必须全面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文化服务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全国各地大力发展新型城镇化时,受到“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城镇化速度的提升并没有与应有的水平相适应,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所存在的问题尤为显著。目前,我国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好计生服务是实现全民优质生育、享受优质生殖服务的首要工作。公众对于计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专业化和高效化,政府的能力和精力已然不能满足公众对计生服务的期望。而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和成功承接各种公共服务,为其承接计生服务提供了契机,也拓宽了计生服务供给的途径。其中,民办非企业单位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在承接计生服务过程中,提高了公民对计生服务的满意度,促进了计生服务
为有效化解我国南北区域水资源失衡,着力改善北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南水北调工程于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正式开工建设,工程沿岸居民的搬迁工作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南水北调贫困移民。  前期,经党中央和国务院认真研究、精心安排、统一部署,广大移民已基本得到妥善安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移民生计困难的现象依然突出。如何进一步改善贫困移民的生计环境,化解生计风险,提升其可持续生计能力,是学
学位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区别于过去所体现“物的城镇化”所提出来的,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有助于解决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加大,为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然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必须要有充足的人力与技术的支持,只有当农业劳动者的文化水平与职业技能提高了,才有可能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加强农民的职业教育。  本文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下研究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
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型工业化的转型推进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农村流动人口作为城镇化发展的产物,他们实现着从农业生产向非农生产的转移,在此过程中农民的就业结构、收入方式和权力构成都在向多元化发展。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农村流动人口内部出现了阶层分化。但是由于受制度和非制度要素的限制,农村流动人口阶层化的发展存在阶层回流、身份认同、分化不平衡、不稳定等一系列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