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撒寨-大寨花岗岩体夹持于滇西三江地区昌宁-孟连构造蛇绿混杂岩带和南澜沧江断裂带之间,在1:20万保山幅地调报告中,该花岗岩被认为是古元古代崇山岩群花木玲组变质岩;在1:25万大理幅区调报告中,从崇山群变质岩中被解体,认为是中元古代花岗岩。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撒寨-大寨花岗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旨在阐明:是否存在中元古代花岗岩?其成因是什么?形成于什么样的构造背景下?研究表明:撒寨-大寨花岗岩不属于中元古代花岗岩,而是中新生代花岗岩。整个岩体以花岗岩为主体,并夹有变质岩的残留体。主要为印支期花岗岩和喜山期花岗岩。(1)印支期花岗岩,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其主量元素具有高SiO2、Al2O3;中K2O、Na2O;低TiO2、P2O5、MgO的特征;A/CNK大于1.1,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过铝质钾玄岩系列的“S型”花岗岩。获得锆石U-Pb年龄为204-221Ma,属于印支期花岗岩,岩体中继承锆石年龄可追溯到新元古代,不具有中元古代的锆石年龄。稀土元素含量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模式,一类具有δEu负异常,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Pb,相对亏损Ba、Sr;高场强元素Hf弱富集,Ti相对亏损。另一类为δEu正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Pb,而Ba、Sr呈现弱亏损或无亏损的特征,高场强元素Ti具有亏损谷。在Rb-Y+Yb构造环境判别图和Nb-Y构造环境判别图中,为同碰撞花岗岩;形成于缅泰马微大陆与思茅陆块碰撞造山过程中的的同碰撞阶段,其碰撞时间为晚三叠世。(2)喜山期花岗岩,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其主量元素与印支期花岗岩特征相似,属于过铝质钾玄岩系列的S型花岗岩。获得锆石U-Pb年龄为20-38Ma,属于第三纪,为喜山期花岗岩。稀土元素呈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模式,具有δEu负异常,微量元素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Pb,相对亏损Ba、Sr,高场强元素Hf富集,Ti相对亏损。在Rb-Y+Yb构造环境判别图和Nb-Y构造环境判别图中,为同碰撞-后碰撞转化阶花岗岩;形成于保山地块与思茅盆地碰撞造山过程中的同碰撞-后碰撞的转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