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硒对低温胁迫下草莓幼苗的缓解效应及对AsA-GSH循环的影响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u890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的两个品种“章姬”、“红颊”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全株喷施的方式,分别喷施不同浓度(0 mg·L-1、2.5 mg·L-1、 5.0 mg·L-1、10.0 mg·L-1)的亚硒酸钠(Na2Se03)溶液。研究低温0℃下不同处理时间长度(6h、12h)对草莓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及在恢复生长过程中的AsA-GSH循环中各参与成分含量或酶活性的变化。论文探讨了外源硒对草莓幼苗耐冷性和恢复生长能力的影响作用及其与有关抗氧化生理指标间关系。试验中主要测定了丙二醛(MDA)、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过氧化氢(H202)、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AsA-GSH循环中的各物质含量及酶活性,包括: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脱氢抗坏血酸(DHA)、氧化性谷胱甘肽(GSSG)、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低温胁迫使草莓叶片中过氧化氢增多,MDA大量积累,引起膜损伤,膜透性增大。同时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作用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胞间CO2浓度下降,且低温引起的光合作用下降的因素是非气孔因子。同时低温胁迫引起活性氧积累,为缓解其对植物自身的伤害,植株体内的如SOD、CAT、POD等抗氧化酶活性提高。作为H202重要消除途径的AsA-GSH循环中的酶活性及重要参与物质也大量积累。2.外源硒对低温胁迫下的草莓幼苗MDA及过氧化氢的积累、叶绿素降解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也能有效缓解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胞间CO2浓度的下降。外源硒也增强了抗氧化系统的酶活性,如SOD、CAT、POD等抗氧化酶活性,以及AsA-GSH循环中APX、GR、MDHAR、DHAR等关键酶的活性,并使循环中重要的物质AsA及GSH含量保持在较高水平上,间接加速对H202的清除。试验中较低浓度的亚硒酸钠(2.5mg·L-1~5.0mg·L-1)对低温胁迫下草莓的缓解效应较好,高浓度硒(10.0 mg·L-1)有轻微的毒害作用。3.在低温胁迫中,草莓品种“红颊”的耐冷性较“章姬”稍好。4.在恢复生长中,“章姬”的APX的活性在低温胁迫解除后上升,在第2d达到峰值后迅速降低。硒处理组的AsA与GSH含量变化有与对照组相反趋势。AsA-GSH循环中的酶活性及物质含量在恢复生长的第4-6d间已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综上所述,适当浓度的亚硒酸钠(2.5mg·L-1~5.0mg·L-1)可能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参与物质含量来参与草莓幼苗对低温逆境的抗氧化防御,减轻过氧化对植株的伤害,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因此,在冬季草莓栽培过程中,可以采用喷施适宜浓度的硒肥的方法以增强草莓植株耐冷性。
其他文献
本文对SAR-Ⅲ的同源三倍体和常规二倍体杂交后代具有早世代稳定特性的单株从分子水平上进行了研究,并对水稻不育系和玉米自交系的杂交过程进行了胚胎学观察。主要结果如下:1.SSR标记的分析结果和克隆、测序结果:利用实验室的465对SSR引物对同源三倍体¢1、乐恢188及杂交F_1代进行分析。在465对SSR引物中,有446对引物扩增出了条带,其中52对引物在双亲间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在双亲无多态性的3
水稻是受病虫草害侵袭最为严重的粮食作物之一,理想的水稻品种不仅要求高产优质而且还要多抗,因此,培育出可供生产上利用的多抗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可为水稻的高产与稳产提供重要保证,同时也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改善生态环境。本研究是将转基因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把抗病基因Ap1、抗虫基因Bt和GNA及抗除草剂基因Bar聚合到具有优良农艺性状的同一粳稻品种—广陵香粳中,选育出多价转基因水稻新品系,并对多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迈向学习化社会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潮流。而社区教育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伴随着中
偏分离现象是指在分离群体后代中,某一基因频率或者基因型频率明显偏离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象。偏分离现象通常发生在生殖过程中,从减数分裂、雌雄配子融合到合子发育过程均有
为探明土壤肥力和灌水组合与小麦产量、品质等指标的关系,为小麦节水节肥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于2004-2006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实习农场进行了本研究。试验在无底栽培池内进行,以济麦20、鲁麦21和淄麦12、PH1521为试验材料;探讨了不同土壤肥力和灌水组合对冬小麦群体发展、产量及构成、光合性能、碳氮代谢、品质性状和水分利用率等的影响;同时还采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土壤肥力和灌水组合条件下的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