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化”与“表现”——李公麟《孝经图》中的儒家伦理思想研究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han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伦理思想对绘画的影响,不仅是体现在其伦理道德教化的社会功能方面,也暗含在绘画的审美价值与精神要求之中。相比较而言,传统人物画作为承担绘画鉴戒作用良好的载体,更是体现出儒家伦理思想在其中的作用。本文正是以李公麟的《孝经图》为例,从道德伦理教化的角度与视觉表现的角度,分析了儒家思想在这一幅图中的体现。道德伦理教化的要求体现在绘画中,还影响了绘画主题的选择,与绘画表现的范式,即绘画的类型化;儒家伦理的审美思想则是从“中和”等的审美角度影响了绘画创作过程中审美价值的表现。此外,研究绘画现象与观念背后的传统思想因素,离不开对当时整个时代文化背景的考察。首先,要对宋代的这一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有所把握,包括宋代统治者“尚文”的政策,儒学的复兴,以及宋代文人士大夫的主体性自觉与人格精神的挺立,以及当时所出现的文人画的现象,都要有所了解。本文正式基于这个思路开始展开研究。
其他文献
个性的独立与解放,像一个口号般被现代的人群所接受,倡导人类去进行自我的解放,人们对自我的审视和反思也愈发的注重起来。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已经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女性对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以向目标市场推销产品、服务与观念为最终目的的广告显得越发的重要,广告设计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如何适应这种形势,如何满足当下的社会需求?如何构建强化
以油菜为试材,研究对羟基苯甲酸丙酯防霉剂的不同添加量对自制防霉保鲜膜机械性能、防霉性能及保鲜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防霉剂将降低膜的机械性能,添加量达到2.5%
郑孝胥(1860-1938)寓居上海时期(1905-1931),肆力诗书、鬻书自给,与当时的遗老书家辈诗酒唱和,砥砺书法,各有建树,共同开拓和引领了清末民初的书法风尚,进而开启了近现代书法主流。
当今世界整个科学研究发展的趋势表现为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随着社会生产力的突飞猛进,社会发展的节奏日益加快,学科的分化组合、交叉渗透也达到了日新月异的地步。传播学作为
儿童肩负着祖国未来发展的重任,是社会进步的希望,研究儿童的认知心理,更好的了解儿童的需求,不同于以往研究儿童活动空间的大众性,本次课题基于儿童的视觉空间认知理论,研究儿童视
人口老龄化现象在进入21世纪以后明显突出,每个国家都难免面临老龄化的问题。迅速膨胀的老龄人口带来一系列的老龄设计需求,而人性关怀的老龄设计正是适应社会文化发展潮流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