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环境视野下的三十年代“文艺自由论辩”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32018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社会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双重危机。随着国共两党政治势力上的发展需求,双方的政治斗争日趋激烈。30年代初,胡秋原、苏汶与左联展开的“文艺自由论辩”深受30年代政治背景、时代环境的影响。因此笔者深入到这场论辩背后的时代环境,对这场文艺论争发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进行更为全面的阐释,以此来呈现这场论争的丰富性。1931年至1933年,左联与胡秋原、苏汶进行的关于文艺自由问题的论辩,并不是文艺发展的单行线,它是文化与政治多重复杂因素的组合体。20世纪30年代,国际和中国国内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改变,国民党随着政治发展的需要,文学也随之纳入政治言说的体系内,成为为政治服务的手段之一。进入30年代,作家和文艺理论家不仅要在内忧外患的政治环境中生存,而且其文学道路和文学理念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由胡秋原引发的这场文艺自由论辩的发生,正是基于政治环境下文学价值的转变。在论争过程中,左联一方做出的决策以及改变都离不开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政治斗争的形势下,国共两党的文化策略,党派人员对文艺的干预,以及形成的政治化的文学审美标准与价值空间,既是这一论争发生的背景,也是影响与推动这一论争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文艺论争发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当时的时代环境,因此笔者把这场文艺论争放置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之下来探究。笔者论文的第一章从论争的缘起出发,通过分析30年代的政治环境,以及政治环境下的文坛形势,国共两党的文艺政策等方面来探究论争发生的背景以及原因。基于当时的文化环境,胡秋原发表文章来批判当时过分化的文坛景象,同时在政治斗争激烈的环境中,胡秋原的言论引起了左联的注意,引发了左联与胡秋原的论争。第二章主要分析30年代的政治环境对左联的文艺理论的影响。在当时的政治斗争环境下,左联性质决定了与胡秋原、苏汶不同的立场,使其在文艺问题上产生了巨大分歧。同时,左联政治性的思维,使其对胡秋原、苏汶的言论衍生出文艺之外的理解。第三章主要论述政治环境对论争发展趋势的影响。在论争过程中,左联成员对胡秋原、苏汶所表现出的不同态度,以及后期左联成员对论争态度的缓和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政治发展的需要相关。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分析以此来展现这一文艺论争过程的发展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深受时代政治环境因素的影响。30年代初期,左联与胡秋原、苏汶的这场文艺论辩的发生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紧密相关。因此笔者在政治环境视角下探究这一文学论争,通过查阅参与论争的人员的文章去全面的展开这场论争,去挖掘论争发生的时代根源,文学论争的时代诉求与意义。笔者以文学论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基点,来探究政治环境因素对其产生的多重影响,展现这一文艺论争的政治与文化方面的多面性与多重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以严歌苓的创作背景以及作品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切入,分析严歌苓在出国前后所创作的小说的特色,探究严歌苓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其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主
本文探讨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建构过程、身体美学的理论内涵以及身体美学在中国本土的接受与评价问题。论文以舒斯特曼的主要著作为研读对象,试图揭示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内涵及
摘要: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带动了网络虚拟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该技术有利于灵活调度各种资源,使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有效提升,本文结合网络虚拟化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网络虚拟化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希望对今后网络虚拟化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网络虚拟化;应用;关键技术  引言  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令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对网络的依靠性越来越强,虚拟化网络技术是一种临时性的网络连接技术,可以在
苏联五十年代初政治生活上的转变,带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急速发展,农村题材小说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人道主义精神的回归使得这一时期作家的创作立足于人性,关心人、关爱人
摘 要:无线网络系统可以实现近距离内的信息感知、收集、采集等,本文在阐述了无线网络系统功能以及ZigBee技术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规范的无线网络系统,探讨了该系统的硬件与软件设计,该系统可以满足无线近距离通信的需要。  关键词:无线网络;终端节点;网络协调器  引言  各种新兴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出现带动了我国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蓬勃发展。无线网络系统主要依托蓝牙、红外、wi
托马斯·克莱顿·沃尔夫(Thomas Clayton Wolfe)(1900—1938)是美国20世纪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四部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初美国乃至世界的变迁,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研究者多从主题、人物和艺术特点对其作品进行探讨,以城乡视角对作品进行的研究还明显不足。以城乡视角研究沃尔夫城市化背景下的作品具有时代性的意义,可以分别对城市和乡村空间进行分析,探讨城乡关系以及城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