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国内外的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由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下,我国还同时存在着政府管制利率和市场利率的双轨制利率政策,这使得我国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与国外的单纯的存在市场利率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大相同,需要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作出独立的研究。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利率双轨制下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两部分展开。首先是理论分析,在这一部分中主要阐述货币政策非中性的思想,这是进行下一步实证研究的前提。其次是实证研究,在这一部分中主要利用2003年1月到2014年11月的数据采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货币政策通过政府管制利率对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总额和GDP的影响以及货币政策通过市场利率对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总额和GDP的影响。最后比较了货币政策通过政府管制利率和市场利率传导的结果,得出我国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总体有效但不够通畅的结论。总体来看,尽管我国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不够顺畅,但是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在长期还是存在和有效的。市场利率的敏感性要高于政府管制利率的敏感性,这也为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了依据。从利率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方面来分析,货币供给量对市场利率和政府管制利率的冲击效应符合预期,不管是政府管制利率还是市场利率对投资的冲击也都符合预期。从对社会消费总额方面来分析,由于利率对消费同时存在着替代效应和财富效应,在我国目前高储蓄的经济环境下,利率对消费的替代效应大于财富效应,导致利率的升高使社会消费总额下降。从对GDP的分析结果来看,利率对GDP的冲击效应会产生较大的波动性。最后,为了解决利率双轨制下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了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要渐进式的推进利率市场化、全方位的推高居民的利率敏感性以及加深国有企业改革、提升金融服务,润滑利率传导渠道这三条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为提搞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