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在近代中国的建筑活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dang1982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亨利·K.墨菲是中国近代建筑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外籍建筑师。他擅长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与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设计了一批质量较高的建筑,其中以教会大学类的校园规划和设计最为典型。本论文的写作目的是,通过收集和整理有关理论材料,尝试作墨菲的文献研究。以全面性的介绍墨菲在中国近代的建筑活动为主,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梳理出对墨菲及其作品的评价,讨论他对近代民族建筑师的影响。论文将墨菲的建筑活动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会大学类的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义和团运动后,教会大学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并出现了首批融入中国传统元素的校园建筑。自此之后,“传统复兴式”便伴随着教会的不断“本土化”而成为一种全新的建筑风格。墨菲正是这一风格的代表人物,他在实践过程中将该风格总结成“适应性建筑”(Adaptive Architecture)理论,并得到中外人士的广泛认可。第二部分是非教会类的校园作品清华学校。该作品运用了典型的西方、尤其是美式校园的设计手法,与教会大学的“适应性建筑”形成鲜明对比。第三部分是美国花旗银行在中国的分行设计。墨菲尝试应用折衷主义风格,并参考美国花旗总行的立面,设计了一系列近代银行建筑发展高潮时期的重要作品。最后一部分,是墨菲的城市规划类作品。他在1927年后,受到南京国民政府的邀请,参与了广州市规划和南京“首都计划”的制定工作。亨利·墨菲能够在中国近代建筑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不可否认有其自身素质和当时历史机遇的双重影响。他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商业建筑师,能够完美的诠释各类业主对不同风格的要求,同时注重提升自己的商业地位和威望;担当事务所主持人,他拥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和决策能力。这些都成为他成功的关键因素。正是由于墨菲的专业素质,使得他的“适应性建筑”成为后人在探求“传统复兴式”过程中借鉴或参考的来源之一,影响了一批中国早期的民族建筑师。这其中较著名的有吕彦直、董大酉、范文照和赵深等,他们的建筑或设计理念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墨菲的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工艺水平的进步及晶体管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小,目前集成电路已经进入了深亚微米与纳米级的SoC设计时代,单一SoC芯片的性能也朝着面积更大,频率更快,功能更复杂的方向发展。
本研究以女同性恋的社会支持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了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针对的调查人群是在成都生活的,1980年代出生的女同性恋。通过对她们的社会支持网络的
临床应用表明减重步行训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下肢运动功能康复治疗方法,但其存在的理疗师工作量大、训练效率低等问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机器人辅助减重步行训练成为近年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地方高校的大学生更是把自主创业作为一种职业选择。而分析当前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构建一个政
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全世界汽车销量的不断增长,中国汽车界也拉开攀登世界汽车领导地位的大幕。2009年,中国汽车达到了千万销售的规模,而且一举达到1300万辆的世界领先规模。20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电视新闻行业实现自身管理机制与节目制作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与优化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本文就基于以上因素,通过对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发展现状进
随着中国奢侈品消费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术界广泛关注中国奢侈品消费问题。金融危机的发生对中国奢侈品消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中国奢侈品消费在金融危机中以及金融危机后出
众所周知,目前大多数搜索引擎是基于关键词的简单匹配技术实现的,这种以词为中心建立关联的方式,使得搜索引擎存在以下的不足:主要表现在词汇关联性问题,同义词问题和复合词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家家户户都和传媒有着不可分割的情缘。由过去的收音机广播,到现在的电视传播,再到网络媒体,传媒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媒体
随着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具有高能源利用率、高清洁能源渗透率的多能互补微网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一方面作为微电网的延伸,多能互补微网在继承微电网灵活运行、就地消纳等优点的同时,也遗留了由微源出力间歇性及负荷波动共同作用引发的功率不平衡频发、电能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另一方面多能互补微网多种能流间的交互,使其控制策略比传统微电网更为复杂。本文根据多能互补微网的运行要求及实时性需求,研究多能互补微网的运行控制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