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镜结构下的基层政府和农民——以山东省压煤搬迁村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X村因村底压覆着大量的煤炭资源而被搬迁,新村以“二十年不落后”的标准落成,彻底的改变了该村的村容村貌。该村属于外力推动下的自上而下的变迁模式。这种依靠外力的介入而获得发展的村庄如何维持村庄的继续发展,如何培育村庄发展的永续动力,是X村面临的重要问题。然而,这并不是本文的重点。纵观搬迁过程始末,发现在村庄搬迁过程中,人们最关心韵问题,也是整个搬迁事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经济补偿问题。在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过程中,基层政府和村民却经历了十分复杂的心态,而产生这种心态的根源是因搬迁补偿文件存在经济补偿滞后的问题。但是,即便如此,该村依然按期搬离旧村,这其中包含着什么样的社会学意义呢? 从访谈中可以发现,基层政府和村民对经济补偿滞后的问题都存在着较多看法,然而各自因所处的场域不同,所以践行的心态和方式也各不相同。那么,他们各自处在什么样的场域下呢?各自存在什么样的矛盾心态和行为方式呢?这也正是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的主体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首先是引出矛盾心态。从访谈中发现在搬迁事件中基层政府和村民存在矛盾心态。其次,矛盾心态是什么?分别从基层政府和村民的角度出发,尽可能的描述他们存在的矛盾心态。最后,矛盾心态产生的原因。分别从三棱镜的社会结构、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和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进行分析,以加深人们对其的理解。 基于上述内容的描述可以发现,这次搬迁事件涉及的主体不仅仅是基层政府和村民,还涉及到国家、矿方。所以无论是对基层政府的分析,还是对农民的分析,都不能脱离他们所处的复杂的场域。基层政府要受到国家-矿方-农民的牵制,农民也要受到基层政府-矿方-国家的制约。由此本文试图将基层政府和农民分别置放在三棱镜社会结构中,以期让人更加深入的理解他们的行为方式。并引用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和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进一步阐释他们所践行的行为方式。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在一些大型工业区中出现了新生代农民工“企业社区”这一新的农民工居住形态,而且以一个较快的速度不断
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辍学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对青少年辍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而较少涉及城市里的青少年辍学问题.本论文正是研究在上海这
本研究主要运用社会性别理论,使用2012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2)数据探讨当前家庭背景对本人职业地位的影响效应,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和检验影响职业地位的各家庭背景因素的
学位
作为一种特殊宗教形式,我国农村的非制度宗教近些年又得到广泛发展,由于其自身性质和中国农村特有的社会文化与社会气质,其发展空间十分狭小,地下性特征明显。农村非制度宗教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