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特殊宗教形式,我国农村的非制度宗教近些年又得到广泛发展,由于其自身性质和中国农村特有的社会文化与社会气质,其发展空间十分狭小,地下性特征明显。农村非制度宗教已经成为农村宗教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河南X村为例,结合X村的社会场域变革过程,从微观角度对社会场域、社会记忆和非制度宗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试图真实反映农村非制度宗教信徒的宗教活动和心理状态,希望能为宗教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事实依据。
研究发现,X村社会场域的变化是非制度宗教及其宗教认同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这种社会背景在不同的社会成员形成了不同的社会记忆,社会记忆,包括集体记忆和个体记忆对非制度宗教又起到了建构和维持的作用。其中,集体记忆的建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X村宗教需求的刺激,二是促使非制度宗教进行本土化转变。个体记忆对非制度宗教的影响同样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对宗教认同的建构和对宗教认同的维持。由于个体记忆的不同,每位非制度宗教信徒的宗教认同过程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而信教之后的宗教体验是他们的宗教认同能够得到维持和发展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