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非制度宗教与社会记忆的研究——以河南X村为例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e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特殊宗教形式,我国农村的非制度宗教近些年又得到广泛发展,由于其自身性质和中国农村特有的社会文化与社会气质,其发展空间十分狭小,地下性特征明显。农村非制度宗教已经成为农村宗教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河南X村为例,结合X村的社会场域变革过程,从微观角度对社会场域、社会记忆和非制度宗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试图真实反映农村非制度宗教信徒的宗教活动和心理状态,希望能为宗教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事实依据。 研究发现,X村社会场域的变化是非制度宗教及其宗教认同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这种社会背景在不同的社会成员形成了不同的社会记忆,社会记忆,包括集体记忆和个体记忆对非制度宗教又起到了建构和维持的作用。其中,集体记忆的建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X村宗教需求的刺激,二是促使非制度宗教进行本土化转变。个体记忆对非制度宗教的影响同样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对宗教认同的建构和对宗教认同的维持。由于个体记忆的不同,每位非制度宗教信徒的宗教认同过程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而信教之后的宗教体验是他们的宗教认同能够得到维持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农民工在村落变迁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既属于农民工问题,也属于村落发展问题。本论文通过对已有农民工研究的考察,明确了目前在农民工研究方面的某些不足,从而决定采用日常生活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在一些大型工业区中出现了新生代农民工“企业社区”这一新的农民工居住形态,而且以一个较快的速度不断
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辍学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对青少年辍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而较少涉及城市里的青少年辍学问题.本论文正是研究在上海这
本研究主要运用社会性别理论,使用2012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2)数据探讨当前家庭背景对本人职业地位的影响效应,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和检验影响职业地位的各家庭背景因素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