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步向大众化前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变化根据社会以及大学教育的普及而发生变化,在不断改革的高等教育下,大学体育教育也要适应新环境,去符合新形势的需要,所以高校体育课程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并逐步显示出了成效。虽然教育部等相关部门下达的文件法规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及改革方向,但从总体来看,由于地域、文化、各高校具体情况等客观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改革的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水平,改革工作还存在很大的空间和发展余地,在最根本的问题上,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降的趋势并没有形成显著的遏制,高校体育工作还需继续进行改革和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8所高等师范类院校进行了实地调查,分别以8位体育部主任和专家、80名体育教师及80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河南省8所高师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从而找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河南省高师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1、河南省高师院校公共体育在课程结构方面,课时安排较少,课程类型相对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较多,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意识在逐步加强,各高校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各有不同,类型较多,各高校在体育课班级人数安排上都超出了规定的人数要求,各高校的选课形式无法达到“三自主”选课模式。2、河南省高师院校公共体育在课程内容方面,开设的体育项目还是主要以传统项目为主,新兴项目普及程度不够,总体上可以满足学生需要,各高校体育理论课开设情况不理想,对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影响不深刻。3、河南省高师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评价较为单一,更加偏重于对学生的结果性评价,而缺少阶段性、过程性评价,最终的评价主要以运动技术达标为主,而缺少对学生的区别对待以及进步幅度的大小来进行评价,容易对个别学生产生心理的影响。4、河南省高师院校公共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相对薄弱,教师数量相对缺乏,教师工作量较大,教学质量有待提升,各高校教师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各高校教师学历主要以硕士和本科为主,拥有博士学历等高学历教师相对较少,教师职称主要以讲师和副教授为主,相对合理,教师外出继续教育情况较少,拥有新兴体育项目专业的教师严重缺乏,导致新兴体育项目的普及受到影响。5、河南省高师院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相对短缺,场地、器材的不足则导致学生无法或较少的参与体育运动,同时也会导致一些项目无法开设,从而影响大学体育项目的多样化发展,体育场馆、器材设施情况处于仅能维持正常的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