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杨宪益英译本中习语翻译补偿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s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源语言和目的语在语言结构、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种种差异,翻译中各种意义和审美价值的损失不可避免。译者要通过各种补偿策略把这种损失降低到最少。而补偿是其中最重要的策略之一。翻译补偿理论在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翻译补偿理论的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在八十年代之后,补偿理论开始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但到目前为止,翻译补偿的定义还未在学术界达到共识,其理论框架也存在诸多分歧,奈达,斯坦纳,夏廷德等提出了自己的翻译补偿理论。因此,需要尽快建立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指导翻译过程中的补偿策略。本文就是为此目的而展开的有益探索之一。为此,本文作者仔细研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红楼梦》英译全本中的翻译习语时所采用的翻译补偿策略,以图对翻译补偿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做出自己的贡献。   由翻译家杨宪益夫妇完成的《红楼梦》英译全译本得到了国内外诸多学者的广泛肯定。其译作文学性和创造性极其突出,习语的翻译忠实生动。本文在国内外翻译补偿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随机从中抽取了150个习语,从语言学层面和审美层面方面所采用的翻译补偿策略进行分类和分析,旨在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杨宪益对《红楼梦》习语的翻译补偿策略,对其成功和不足之处加以分析,并找出采用这种补偿策略的原因,论证和补充翻译补偿理论中有关译者作用方面的内容。   分析显示,在所抽取的全部150个例子中,译者对其中的75%进行了补偿。语言学层面的补偿明显高于审美层面的补偿。其中语言学层面的补偿主要体现在词汇层面和语篇层面。词汇层面上,译者主要采取了增益、具体化、概略化、省略、加注五种补偿策略。语篇层面上,翻译补偿是通过增加逻辑连词和人称代词两种方法得以实现。审美层面上,译者侧重于对声音和结构进行补偿。声音上的补偿与结构上的补偿相互有促进作用。此外,需求原则和等功能原则在习语翻译补偿过程中占主导地位。
其他文献
言语交际中要尽量做到用词精确,但是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其实,模糊词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语用功能,这顺应了Jef 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   首先,本文以语料库语言学
伊迪斯·华顿是活跃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文坛的著名女作家,也是首位荣获普利策奖的女作家。其作品描写了大量丧失人格、心理压抑畸形的人物,笔锋触及工业资本主义社会
“什么?你要去郑州一段时间?还是好几个月?不行,医院的实习你还参不参加了!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前段时间你偷偷地跑到北京去,以为我不知道吗?你,你这孩子,我是不可能给你一分钱让你去郑州的!”果然不出所料,当我把要去郑州的事情告诉妈妈之后,换来的是一顿劈头盖脸的痛骂。  倔强的我毫不服气,大声回道:“不用你管!我只是告诉你一声,让你不要担心,我会自己去的。”  “你——你这个白眼狼,真不知道我
英国二十世纪初的现代派作家戴·赫·劳伦斯作为英国20世纪文坛毁誉不一、最具争议性的作家,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里受到世界文学界和读者的极大关注。《查特莱夫人的情人》(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