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临床观察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冠心病作为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康复的全过程中,心理社会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冠心病发生后产生以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为主的复杂的心理反应,对治疗效果和预后产生严重的影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国家就对焦虑、抑郁这种不良情绪在疾病中的重要作用起到了关注。针对冠心病患者在国外曾做过大量临床观察,揭示了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情绪的高患病率。而在我国国内,人们大多关注于冠心病等疾病本身的药物治疗方面,较少关注焦虑、抑郁等情绪方面对疾病的影响。仅是在近几年,才逐渐意识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疾病的重要性。而心血管界也在我国国内率先关注这种负面情绪,并创立了“双心医学”的概念。本研究主要探索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不同,以便更加有针对性的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协同药物共同治疗冠心病,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效的改善患者预后。  方法:入选标准:选用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1月门诊及住院冠心病患者约130例及同期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约130例。其中冠心病患者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诊断标准,而且冠心病均符合WHO明确分型(包括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稳定型心绞痛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缺血性心肌病型)。排除标准:①既往有精神性疾病病史、严重智力及语言障碍、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②病情严重不能配合调查的患者。③不愿意合作的患者。④因冠心病WHO分型中包括猝死型,但猝死型不能进行此项问卷研究,故予以排除。  在住院病房和门诊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以及在体检中心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者发放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由Zun9于1965年和1971年编制)。由入选者自行填写问卷,对文化程度低者或卧床不起者由入选者自行评定,研究人员协助填写。为了探究焦虑/抑郁得分与被调查者临床资料的关系,研究人员在保证不对入选者进行任何带有提示性或倾向性的解说的同时,尽量让入选者答完表格的每个题目,保证入选者填写的表格合格。问卷包括:(1)焦虑自评量表(SAS):各条目1-4评分,总粗分正常上限值40分,标准分是总粗分乘以1.25。50分以下无焦虑;50-59分是轻度焦虑;60-69分是中度焦虑;69分以上是重度焦虑。分数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2)抑郁自评量表(SDS):各条目1-4评分,总粗分正常上限值40分,标准分是总粗分乘以1.25。53分以下无抑郁;53-62分是轻度抑郁;63-72分是中度抑郁;72分以上是重度抑郁。分数越高,抑郁倾向越明显。所得数据一般情况的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其他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其中组间多重比较用SNK检验。所有数据均用SPSSV17.0软件处理,P值<0.05(双侧)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显著高于健康人群:  病例组与对照组SAS评分对比,51.63±8.99 VS46.39±7.17,F=27.23,P=0.000。说明病例组与对照组S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病例组S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病例组与对照组SDS评分对比,53.90±6.96 VS49.53±5.02,F=33.92,P=0.000。说明病例组与对照组SD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病例组SD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2冠心病患者中,各个分型之间焦虑、抑郁情绪存在不同:  病例组中各个分型之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稳定型心绞痛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缺血性心肌病型)SAS评分对比,46.69±6.70 VS46.69±6.89 VS51.64±5.71 VS57.64±7.44 VS61.34±6.19,F=29.646,P=0.000。5种分型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稳定型心绞痛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稳定型心绞痛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和缺血性心肌病型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稳定型心绞痛型SAS评分显著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和缺血性心肌病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和缺血性心肌病型之间有显著差异,其中缺血性心肌病型的SAS评分最高,心肌梗死型次之,不稳定型心绞痛型最低。  病例组中各个分型之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稳定型心绞痛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缺血性心肌病型)SDS评分对比,49.72±5.48 VS49.44±4.84 VS53.58±5.61 VS56.82±5.34 VS60.22±7.24,F=23.70,P=0.000。5种分型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稳定型心绞痛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稳定型心绞痛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和缺血性心肌病型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稳定型心绞痛型SAS评分显著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和缺血性心肌病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和缺血性心肌病型之间有显著差异,其中缺血性心肌病型的SAS评分最高,心肌梗死型次之,不稳定型心绞痛型最低。  结论:本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其中冠心病患者中以缺血性心肌病型焦虑、抑郁情绪更明显,心肌梗死型及不稳定型心绞痛型次之,但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型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稳定型心绞痛型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与无冠心病者均无明显差异。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实施,数学开放题的研究逐渐成为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数学开放题的教育价值已被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所认同,以数学开放题为载体的教学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数学开放题教学体现了数学教育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思想,它是数学教学从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权威模式,向以“激励学习”为特色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转变的明智的选择。  【关键词】 数学开放题;开放题教学;开放式教学  
【摘 要】 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双语教学已经成为国家教育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在双语教学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操作中,出现了许多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但是,随着双语教学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凸显出来。结合实际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探索切实可行的双语教学路线,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成为摆在双语教学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难题。作者有幸参与了长江师范学院与新加坡创新计算机学校合作办学的双语教学工作。在长期的
【摘 要】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如果信息技术课程不能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与竞争的需要提供支持,就会使学生被信息化社会的网络时代所淘汰。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能力。本文以个人多年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探索,阐述整合和开放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搞好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中学生
【摘 要】 彝语口语教学中的帮教带学以人为本,把情感教学和口语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构建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整合的课堂教学。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的课堂气氛;给学生的口语训练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 彝语;口语教学;帮教带学;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情境化  【中图分类
【摘 要】 理论联系实际,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课程标准》强调的一个重要教学原则。但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做好理论联系实际并不是容易的。那么如何在政治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本文认为重要在理论与实际“联系”上下功夫。  【关键词】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联系;实效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
【摘 要】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成长成才与社会持续良性发展。结合实际情况,归类目前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研究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培养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人才。  【关键词】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2  一、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学习方式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它被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许多学科教学中都可以借鉴和应用。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小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1  从地理素质教育的实践看,为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关键是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采用灵活、新颖、幽默、带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愉快,既能掌握知识,又能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结合教学实践,体会如下:  一、把漫画引入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漫
期刊
【摘 要】 古诗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民族智慧的重要途径。在古诗教学中应抓住诗人的作品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写作特点,让学生把吟唱与表演相融,深切感受诗句蕴含的诗意;抓住诗歌特征,感受诗境;抓住诗作所蕴含的情感,培养和铸造学生高尚的灵魂。教师还要在教学中注意知识的迁移与延伸,引导学生对古诗词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陶冶情操。  【关键词】 古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