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线能量焊接用EH420海工钢HAZ组织性能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bin19860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构件的大型化、高强度化,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海洋工程制造领域中,一些高效率焊接技术已经逐步应用。高效率的大线能量焊接工艺,因在焊接热循环过程中焊接热输入量较高,高温区域停留时间过长,导致焊后组织不均匀,冲击韧性变差。因此,提高大型结构用钢质量安全,使用大线能量焊接用钢板,已经成为高强度海洋工程领域中的关键。本课题依托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强度、大规格、易焊接海洋工程用钢及应用”,针对EH420大线能量焊接海洋工程用钢,从焊接热影响区的冷却转变、焊接热影响区组织性能、夹杂物形核机理、实际大线能量焊接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通过Formastor-Ⅱ型相变仪,对Ti-Mg脱氧工艺生产的EH420海工钢在未变形条件下的连续冷却相变行为和组织变化进行了研究,建立其SH-CCT曲线。(2)通过MMS-300热模拟实验机,对EH420海工钢进行进行焊接热循环实验,EH420海工钢在20kJ/cm~600kJ/cm的线能量范围内,-20℃冲击功逐渐减小,在线能量400kJ/cm时冲击功仍高达186J,远大于船级社标准47J。(3)高温共聚焦实验表明,在模拟输入线能量为200kJ/cm条件下,EH420实验钢的夹杂物有效促进了晶内交叉互锁针状铁素体的形核并向四周生长,同时在高温下钉扎奥氏体晶粒长大,晶粒平均尺寸为104μm。(4)惰性界面机制能够很好的解释非金属夹杂物促进针状铁素体多维形核的现象,Ti-Mg脱氧工艺生产的EH420海工钢中夹杂物类型为(Ti-Mg-Ca-Al-O)+MnS复相夹杂,夹杂物尺寸主要分布在0.2-0.6μm的范围内。(5)对经过线能量为196kJ/cm埋弧焊和206kJ/cm气电立焊后的EH420实验钢,在-20℃下,熔合线的冲击功分别为110J和157J,通过分析认为利用Ti-Mg脱氧工艺生产的EH420钢板已具有在大线能量焊接下保持较高低温冲击韧性的能力。
其他文献
连铸技术作为我国钢铁工业科技发展战略的中心,其发展趋势主要为:连铸过程高效化、生产产品优质化,提高拉坯速度是提高连铸生产效率有效手段。拉坯速度提高,水口射流流速加大。结晶器液面波动加剧,影响铸坯质量。夹杂物与气泡随下降流股侵入液相穴深处,导致其难以上浮,被坯壳捕获形成皮下缺陷。电磁制动技术已经成为提高拉速的必要保障,全幅一段电磁制动器作为结晶器电磁制动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其制动范围覆盖整个板坯宽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很多轴状或环状工件的对接连接,连接面积大,采用传统的焊条电弧焊或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等方法很难实现一次性连接,最常用的焊接方法就是整体钎焊。由于钎料强度一般低于母材的,一般薄板件通过采用搭接接头增大接头接触面积以及设计合适的接头间隙可以获得强度不低于母材的焊接接头,为了探究采用对接接头时接头间隙对钎焊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紫铜做钎料,在保证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以不同的
Bi2O3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氧化物,相对于传统的TiO2、ZnO等半导体材料,Bi2O3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较窄的带隙、化学性质稳定等特点,是一种重要的新型光催化剂候选材料。由于Bi2O3纳米晶体的晶体结构、晶粒尺寸及形貌对其物理、化学性能与应用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研究新型的制备方法以获得形貌可控的微/纳米Bi2O3晶体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采用液相化学法,以绿色环保的没食子酸(Gallic aci
表面活性剂能自组装形成丰富的微观结构,表现出极其复杂的相行为,在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分子动力学(MD)模拟能从分子层面对表面活性剂相行为进行解释和预测,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和补充。本文将实验和MD模拟相结合,分别研究了α-,β-,γ-环糊精(CD)与表面活性剂的包合作用以及添加剂对表面活性剂复配系统相行为的影响。第一章简介了表面活性剂和CD的性质及其应用,重点介绍了分子模拟的几种方法,并对M
中国的电网飞速发展,对电网安全运行各阶段智能化要求以及对人工成本的削减的要求日渐提高。电网线路上设备组成较为复杂,而且设备工作关联的紧密性较强,潜在隐患可能导致大规模的供电故障,所以及时、有效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线路的人工检测存在慌检、漏检、误检的情况,同时减少人工成本也是必然趋势。深度学习作为近几年的热门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应用广泛。然而现有的深度学习智能检测方法多通过深度学习单模型进行图像识别,
常用的金属耐磨材料如高铬铸铁、耐磨钢等都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较高的硬度。在一些磨损工况下,耐磨材料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反复冲击,要求耐磨材料具有较高的冲击韧性,常用的金属耐磨材料的冲击韧性则普遍较低。本研究采用表面液相烧结技术制备出一种同时具有较高冲击韧性和良好耐磨性能的双金属复合耐磨板,并分别对烧结态样品以及经过热处理后样品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本研究利用气氛炉在氩气保护条件
在连铸生产过程中,结晶器内金属液面的变形与波动行为对生产过程与铸坯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结晶器内液面变形与波动过大,会导致卷渣和钢液二次氧化。变形与波动过小,不利于渣金两相之间的物质交换与热量传递。因此,结晶器内金属液面行为的控制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由于电磁场对液态金属存在力效应,可以对液态金属进行约束控制,因此可以将电磁技术应用到结晶器内金属液面行为的控制上。本论文提出利用磁约束作用来对结晶器内金属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采用了中央空调系统。而在夏季空调使用高峰期,其用电成为电网负荷主要来源之一。根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空调系统运行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48%。国内商用水冷中央空调系统机房效能的设计水平一般在0.85-0.95kW/RT之间,而实际运行全年平均水平约在1.1-1.3kW/RT之间。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节能优化空间。因此,针对中央空调
21世纪被称为海洋的世纪,被誉为“海洋金属”的钛合金是海洋工程领域的新型关键材料之一。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钛合金在海洋应用中面临着海生物污损严重的问题。海生物污损会对钛制海洋装备和设施带来增大船舶航行阻力、堵塞管道、改变材料导电率与导热率、引进外来物种、破坏生态平衡等一系列危害,目前海生物污损已成为制约钛材在海洋中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进行钛合金海洋防污研究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课题以解决
基因表达式编程(Gene Expression Programming,GEP)是在遗传算法和遗传程序设计算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进化计算方法。因其输出解的模型结构清晰、解结构多样等特点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但同时也发现GEP算法在应对有些问题时存在局部搜索能力不足,输出解精度不高等问题,制约了 GEP算法本身优势的发挥和发展。因此,研究GEP方法提高其性能并应用于工程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